《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上册)第69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教材没有采取直接下定义的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比”,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图性的放大与缩小”通过了学生对图片像与不像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初步认识比。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比”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能力探讨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由于本节比较抽象,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构建数学模型理解比的意义,学习比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五、教学媒体环境
这节课是智慧校园数学课,课前老师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课程,所有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观看本课的微课程和微内容进行学习,留言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进行疑难反馈,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疑难反馈进行二次备课,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课上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内化知识,整节课以学生的参与、合作、展示为主,老师辅以适当的启发引导。
课上学生利用平板上课,老师利用平板电脑和电子白板硬件,智慧课堂和几何画板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六、教学策略:融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点和软件
展示前置性学习的学习心得及疑难反馈情况
课前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观看本课的微课程和微内容进行学习,并留言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进行疑难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并小结疑难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谈话法,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和疑难情况。
【设计意图】 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课程和微内容,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完成前置任务的学习,并留言学习心得,进行疑难反馈。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推送图片,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和疑难情况,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前置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个整体的认识,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和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师:今天古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片像吗?
预设 生1:有些像,有些不像
生2:图片A、B、D像,图片C、E不像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像与不像的图片中存在着怎样的数学秘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些图片来学习生活中的比。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谈话法,表扬和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非常新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出示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近距离地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中看到教师出示的情景,不再受制于课室的空间距离。
引导观察,提出猜想
师:你们认为这些图片“像不像”与什么有关系 呢?
学生会想到与图片的大小、长短、宽窄有关系。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是什么形状?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找找原因?
预设 生1:这些图片都是长方形。
生2:可能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系。
教师引导。
谈话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5张图片像不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感受的欲望。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出示5张图片,让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像与不像”的图片,便于学习。
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师:你们都猜想,这些图片“像”和“不像”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先明确我们小组的合作要求。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合作交流,动手进行验证,完成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巡视了解探究情况,并适时指导。
小组合作要求:(1)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算一算,每一类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记录在表格中。(2)想一想,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师:哪个小组上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
预设 生:我发现与图形A像的图形长和宽都是相同的倍数关系,不像的图形的长和宽之间倍数不同。
生:我们发现图形A、B、D中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变化后的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像。
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点评,初步验证像与不像的秘密。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验证了这五张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如果有更多的图片,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验证它们像不像?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几何画板完成验证。
学生操作几何画板软件,进一步验证,明确可以用除法验证图片像与不像。
合作学习法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动手验证中发现规律,同时,给小组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知识碰撞,从而发现规律。
实验法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完成验证,明确除法关系。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利用平板电脑拍照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可以随时利用智慧课堂软件调取任何一个小组的探究成果,了解每一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并适时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软件将某个小组的探究成果推送电子白板屏幕,并分享到每一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便于小组交流,产生小组之间的知识碰撞。
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完成验证,深化理解。
建立模型,理解比的意义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刚才的图形实例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了长和宽的关系?
生:除法
师:对,我们用除法找到了长和宽的关系,比如,在图片A中,它的长是6小格,宽是4小格,我们用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像6除以4,3除以2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因此,我们可以写作6:4,读作6比4。
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写作6:4,读作6比4
师: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生齐读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那么,在这句话中,你们觉得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两个数,相除。
师:对,今天我们所学的比表示的两个数的关系,而且是相除关系。
师:在图片A中,长是6,宽是4,我们就说长和宽的比是6比4,那么图片B中你们能找到哪些比?
生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图片C和图片E中有哪些比?
谈话法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图片实例中的除法,建立模型,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比,体会比的必要性。此后,通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的认识。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调取学生的小组合作任务卡,推送到电子白板屏幕和学生的平板电脑,从学生的探究成果入手,引导出比的意义。
小组自学,进一步认识比 师:现在我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比。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小组自学课本69页认一认的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思考:1、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吗?
3、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
学生小组发言,学生自己板书,教师适时指导与小结,并出示小结PPT。 合作学习法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学的知识。给小组展示分享自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知识碰撞,从而进一步认识比。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出示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
说一说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呀,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比。想一想,看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中找到比呢?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说一说。 谈话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比,让学生知道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加深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出示生活中比的图片,形象生动,加深理解。
巩固新知 1、聪明小法官。
(1)3 : 5可以写成,读作“3比5”。( )
(2)比的后项都可以是任何一个自然数。( )
(3)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不可以用小数表示。( )
2、填空
(1)比的前项是9,后项是3,比值是( )。
(2) 6∶8= ,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比值是( )。
(3)五年级一班有女生26人,男生2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5厘米,长和宽的比值是( )。
3、求出下面比的比值。
(1)42∶7=
(2)25∶75=
(3)2.4∶0.8=
4、妈妈冲泡牛奶,用奶粉50g,开水500g,蜂蜜4汤匙(10g),白糖20g泡成。
(1)写出奶粉和开水的质量比。
(2)请你再写出两个比。
学生讲解,教师引导,解疑。
练习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智慧课堂软件出示判断题练习,学生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判断,教师利用平板电脑自动统计学生判断题答题情况,从而知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拍照上传练习题答案,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软件调取任何一个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批改与解疑答惑。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谈话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把这节课学习数学的感受说出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数学知识,从而巩固新知。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写作6:4,读作6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