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 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 A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0 09:1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A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4
15=6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最早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辛亥革命时
B
新中国成立时
C
中华民国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
3.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歌曲是生活的艺术反映,许多历史歌曲用音乐的旋律记载了历史的痕迹。“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自电影《上甘岭》中唱起,多少年来,当这熟悉旋律响起时,人们都心潮澎湃,联想起


A.甲午中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抗日战争
5.1953年7月,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6.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刘胡兰
8.“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大,不参战损失大。”这段是毛泽东主席在哪一次战争前的讲话?


A.秋收起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9.地主阶级指的是那些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人。这一部分人在我国被消灭是在


A.1945年
B.1949年
C.1951年
D.1952年
10.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整顿经济秩序
D.三大改造
11.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A.耕者有其田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这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13.《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
14.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新中国成立那一天,他在下列哪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40分)
16.小明的爷爷今年77岁了,每当回忆起他年轻时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时,总是非常的激动,下面是小明根据他爷爷的口述写的一段有关这场战争的回忆录,其中共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说明。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建国的喜悦中。1949年底的时候,东北的形势变得紧张起来,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多次轰炸扫射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政府决定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派兵援助。那年我刚刚18岁,就随着第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战争打得很艰苦,美国军队装备优良,但由于中朝军队同心协力,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最终赶出了朝鲜半岛。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我也与战友们凯旋回国了。
(1)错误
;说明

(2)错误
;说明

(3)错误
;说明

(4)错误
;说明

17.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请回答:
(1)根据材料,你认为“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举出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精神?
(4)举出材料二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的一个例子。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到2005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有28个,河北、山东、云南3个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9亿农民得到实惠。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答记者问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哪一项农业政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政府实行农业政策,说出我国农业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三中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有何建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同时发出28响……
(1)材料一中描绘的是什么事件?(2分)五星红旗在哪一次会议上被定为国旗?(2分)“28响”含义的起止时间、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所有国家都吃了大亏,只有美国发了战争财,本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美国当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敢碰美国人。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军事上也没有被打败,和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平等对话。
(2)材料二所述“中国跟他们打了一仗”的这“一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据材料二说说这“一仗”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变化的。(4分)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0.某校历史老师设计了以下四个栏目,引导学生探究1949—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请你参与其中。
【一会一文 擘画蓝图】
(1)“一会一文”都是1949年9月我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它们分别指什么?在当时分别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一立一建 重铸国史】
  20世纪上半叶……在经历了种种思潮和运动的激烈碰撞以后,中国人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百年衰败化、半殖民地化的趋势和分裂战乱局面结束。
——摘编自马克垚等主编《世界文明史》
(2)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成立的政权与近代其他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4分)
【一碑一歌 缅怀英烈】
(3)“一碑”指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中华民族的丰碑。碑文中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指出“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4)“一歌”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气势雄壮,节奏铿锵有力。高唱这首战歌的英雄部队获得了人民怎样的赞誉?这支部队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人物?(列举一个即可)
【一法一改 分田于农】
(5)“一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的实施产生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D
7.B
8.D
9.D
10.B
11.B
12.D
13.C
14.C
15.C
二.非选择题
16.(1)错误:1949年底的时候,东北的形势变得紧张起来。
说明:应该改为1950年6月后,因为1950年6月,朝鲜内战才爆发。
(2)错误:那年我刚刚18岁。
说明:因为小明的爷爷现在是77岁。1950年时是20岁。
(3)错误:就随着第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说明:抗美援朝的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4)错误:把美国侵略军最终赶出了朝鲜半岛。
说明: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7.(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3)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略中国
(5)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18.(1)土地改革。判断的依据是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这次土地改革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2)1950年颁布的。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我国农业政策的出发点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4)要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要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19.(1)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抗美援朝。 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
(3)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0.(1)“一会”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文”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质区别:1949年成立的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3)鸦片战争。
(4)“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
(5)彻底推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