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过程中,观察到的视野依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制作水蚤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由图
到图
的操作是用反光镜的平面反光或调小光圈
C.出现图
的情况,是因为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的结果
D.若水蚤生命状况正常,在图
视野中,可以看到水蚤心脏的跳动
青少年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不良生话方式的是
A.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B.坚持锻炼身体
C.疏离集体,沉湎于网络
D.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以下生活习惯不正确的是
A.日常作息有规律,早睡早起
B.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膳食均衡
C.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可以大量饮用
D.适当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利于身体生长发育
如图,
和
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笫
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艾滋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是引发艾滋病的传染源
B.艾滋病会通过血液、握手等途径传播
C.艾滋病有传染性、流行性,是遗传病
D.艾滋病可以预防,我们不应歧视艾滋病病人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关于疫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B.带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内抗体可用于治疗其他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凭证,上面记录有接种卡介苗、百口咳、白喉、破伤风疫苗的记录,是儿童入托、入学和成年后就业的健康身份证。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划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B.计划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C.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
D.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永久免疫能力
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
B.处方药简称
C.为预防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
D.增加用药剂量,能缩短治疗时间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有关安全用药的做法,错误的是
A.不用过期药
B.用药遵医嘱
C.服药重疗效
D.多用抗生素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
D.皮肤阻挡病菌
计划免疫是为了让接种人在体内产生相应的
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细胞体
下列关于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①食物多样,粗细搭配
②在野外釆集的新鲜蘑菇,可以直接食用
③肉鱼蛋类,必须新鲜
④水果部分腐烂,未腐烂部分可以食用
⑤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毒
B.抗体
C.抗原
D.过敏原
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处方药简称为
B.为预防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
C.增加用药剂量,能缩短治疗时间
D.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有效期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的理念。下列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吸烟、不酗酒
B.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C.不沉迷网络
D.为提高药效,大量使用抗生素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当遇到人突然晕倒时,采取的最适宜的紧急救助的方法是
A.先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然后拨打“”,等候急救车
B.先拨打“”,在急救车到来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C.先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然后拨打“”,等候急救车
D.先拨打“”,在急救车到来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实验小组进行“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B.水蚤身体透明,借助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心脏跳动
C.同一只水蚤依次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观察
D.为确保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应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二、综合题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年
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
年
月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
新型冠状病毒”。
年
月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意味着可以制备疫苗了。
材料二:如图表示感染传染病的大致过程及免疫类型。
(1)
材料一中“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是由
组成;若新冠肺炎疫苗问世,给健康人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2)
根据材料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①
和易感人群。
(3)
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
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这道防线属于
免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在电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的表面有突起,类似皇冠,具有识别作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严重时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危及生命。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和支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所学传染病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
在该病流行期间,同学们有很多做法都可以有效地阻止该传染病的传播,如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些都属于
。
(3)
硏发有效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根本解决方案。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如果新冠疫苗研制成功,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内的疫苗作为
刺激人体
(填细胞名称)产生相应的抗体参与消灭病毒。这种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
据新华网报道,某社区的吴某,他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儿子的身体也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
分析讨论:
(1)
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请举例说明?
。
(2)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当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参加足球赛,为了能够射门得分,你首先需要
健康,如果你踢的好了,你会感到兴奋,快乐和自豪,这就是
健康。当你与队友庆祝时,你和他人和谐相处,即显示了你的
的健康。
(2)
小黄身体没什么疾病,但常怀疑自己得病,且性格内向,不敢与陌生人交往,医生说按现代健康标准他有两方面不够健康,一是
方面,一是
方面。
月
日是世界睡眠日,提倡公众重视睡眠,养成规律且充足的睡眠习惯。
(1)
科研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索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结果如下。
i
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原因是睡眠不足导致了幼鼠垂体分泌
的量减少,进而导致幼鼠生长
。
ii
根据图
中
量的变化,可以推测,幼鼠抗病能力也会显著下降;而幼鼠的供养能力也会因为红细胞和
的不足而下降,这也会限制其生长发育。
(2)
为研究睡眠不足对智力的影响,科研人员还选取
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分别在睡眠不足和正常作息状态下进行同一项智力训练,记录他们实验前后该项智力测试得分,结果如表格所示。
i
该实验中
为对照组;
位志愿者应
分配到两个组中。
ii
为了排出偶然性及个体差异,其中智力测试得分应该取改组成员的
。
iii
睡眠不足训练效果明显
正常作息组,说明
。
(3)
请你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为下一个世界睡眠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合理睡眠、益智健体”
B.“轻松呼吸、轻松睡眠”
C.“科学管理、规律睡眠”
D.“健康心理,良好睡眠”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A.水蚤生活在淡水中,所以制作水蚤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错误。
B.由图
到图
视野变亮了,应该是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或调大光圈,错误。
C.由于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物体所成的倒立虚像,所以出现图
(物像由中央移向左下方)的情况,应该是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的结果,错误。
D.若水蚤生命状况正常,在图
视野中,可以看到水蚤心脏的跳动,正确。
故选D。
2.
【答案】C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疏离集体,沉湎于网络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
3.
【答案】C
4.
【答案】B
【解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
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
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増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
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B错误;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C正确;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故选择B选项。
5.
【答案】D
【解析】艾滋病病毒是引发艾滋病的病原体,A错误;
艾滋病会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但握手不会传染艾滋病,B错误;
艾滋病有传染性、流行性,是传染病,C错误;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病原体简称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青少年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不应歧视艾滋病病人,D正确。
6.
【答案】C
7.
【答案】D
【解析】为了预防传染病,要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这种通过预防接种保护儿童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计划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病原体起防御作用,B正确;
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原,C正确;
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有永久性和暂时性的,D错误。
8.
【答案】A
9.
【答案】B
【解析】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第三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第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可见三、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第五层为油脂类,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
【答案】D
【解析】抗生素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等。在医学上,广泛地应用抗菌素以治疗许多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等。但是滥用抗生素会使得细菌产生抗药性,滥用抗生素不但会杀死有害菌,也能杀死有益菌。
11.
【答案】B
【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为一种先天性的免疫,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不会因为物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而特异性免疫则有物种的差异性。故选:B。
12.
【答案】A
13.
【答案】A
【解析】①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就要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故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正确;
②在野外采集的新鲜蘑菇,有可能有毒,不可以直接使用,错误;
③肉鱼蛋类很容易变质,必须新鲜才能食用,正确;
④水果会发生腐烂现象,去掉腐烂部分,未腐烂的部分也不能吃,因为腐烂的水果绝大部分已经被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侵蚀,这些有毒物质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使未腐烂部分同样含有微生物的代谢物,而且有些真菌素具有致癌作用,所以,水果尽管是已经去除了腐烂部分,剩下的仍然不可以吃,错误;
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
,正确。
所以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作法中,正确的是①③⑤。故选A。
14.
【答案】C
【解析】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所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选:C。
15.
【答案】A
16.
【答案】D
17.
【答案】C
18.
【答案】B
19.
【答案】C
二、综合题
20.
【答案】
(1)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或“蛋白质、遗传物质”);保护易感人群
(2)
传播途径
(3)
、
;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21.
【答案】
(1)
病原体
(2)
切断传播途径
(3)
减毒;抗原;淋巴细胞;特异性
【解析】
(1)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根据题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所以“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
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属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将其清除,这种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2.
【答案】
(1)
不是,吸毒不仅影响其个人身体健康,对其它人也存在不良影响,如导致社会不安定
(2)
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容易上当受骗;好奇心强,总想试试看的心理容易使其上当
【解析】
(1)
别人吸毒,我们要制止、劝阻,或报警。因为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因此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防毒禁毒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毒品,防范侵害。
(2)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毒品的危害,盲目好奇,寻求刺激,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因此,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23.
【答案】
(1)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2)
心理;社会适应
【解析】
(1)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当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参加足球赛,为了能够射门得分,首先需要身体上健康;如果你踢得好了,会感到兴奋、快乐和自豪,这就是心理上健康;与队友一起庆祝时,和和他人和谐相处,即显示了你的社会适应良好健康。
(2)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4.
【答案】
(1)
i
生长激素;滞后
ii
白细胞;血红蛋白
(2)
i
作息正常组;随机
ii
平均值
iii
低于;睡眠不足影响智力
(3)
A
【解析】
(1)
i
睡眠不足导致了幼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量减少,进而导致幼鼠生长滞后甚至停滞。
ii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侵入细菌的作用,图
中睡眠不足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增长率是负数,可以推测,幼鼠抗病能力也会显著下降;而幼鼠的供养能力也会因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不足而下降,这也会限制其生长发育。
(2)
i
从表中可以看出,作息正常组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名志愿者应随机分配。
(3)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等故“合理睡眠、益智健体”作主题。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