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分离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14 22: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母亲
父亲
孩子
一桩离奇的官司
一对夫妻都是双眼皮,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丈夫听说眼皮是遗传的,以至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经医院血型鉴定,丈夫为AB型,妻子为O型,而小孩为A型,最终闹到了法院。但最后经DNA鉴定,确认为他们的亲生儿子。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1.兔的长毛和白毛
2.大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3.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4.人的近视与色盲
5.棉花的长绒与短绒
下列哪些属于相对性状?
课堂巩固: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 :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822年7月22日,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1843年,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修道院任教。1857年开始,孟德尔在他所在的修道院后院从事科研约8年。
Johann Gregor Mendel
(1822~1884)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主要成就 :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之父
材料:豌豆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优点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 - - - -- - - -- -豌豆
1 豌豆是 传粉,且是 的植物
自花
闭花受粉
2豌豆籽粒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相对
(3豌豆具有多对 性状。
易于区分、
两性花
豌豆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 - - - -- - - -- -豌豆
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 - - - -- - - -- -豌豆
杂交
自交
豌豆的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这使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
自花授粉、闭花授粉.
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材料 - - - -- - - -- -豌豆
*实验前对材料做何处理?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亲本P
X
紫花
白花
技术要点:
杂交技术过程:
去雄
套袋
套袋
授粉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
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C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杂交技术
课堂巩固:
常见的几个符号:
——亲本
——杂交
——雌性个体(母本)
——子一代
P


——雄性个体(父本)
×
F1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紫花
白花
X
P
F1
常见的几个符号:
——亲本
——杂交
——雌性个体(母本)
——子一代
——自交;
X
P


——雄性个体(父本)
×
F1
F2
——子二代
705株
224株
3 : 1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紫花
白花
F1
P
X
F2
X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杂交后代F1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杂交后代F1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
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705株
224株
3 : 1
紫花
白花
F1
P
X
F2
X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现象
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A.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 ,数量比接近
C.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
课堂巩固:
C
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1) F1只表现显性性状。
(2) 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 3:1(显性: 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F1只出现显性性状——紫花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1)遗传因子
(即基因)
显性基因(C)
隐性基因(c)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CC
×
cc
紫花
白花
P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纯合子 相同配子结合成而成的个体称为纯合子。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3)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遗传因子。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3)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基因又成对,但C对c有显性作用。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Cc
F1
紫花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Cc
×
Cc
F1
紫花
(4)在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是基因C,另一种是基因c,并且数目相等,比例为1:1.
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Cc
×
Cc
F1
紫花
配子
C
C
c
c
F2
CC
Cc
Cc
cc
紫花
紫花
紫花
白花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C
c
CC
×
cc
紫花
白花
P
配子
Cc
×
Cc
F1
紫花
C
c
CC
Cc
Cc
cc
C
c
配子
F2
紫花
紫花
紫花
白花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提出假说
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推断:
请你推断一对双眼皮的夫妇, 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正常吗
用遗传图解说明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课堂巩固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
3、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领悟:一条线索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辨析:一组专业名词
学会: 遗传图解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学法指引
(1)杂合子紫花×纯合子的紫花
后代有 种表现类型,是 花;后代有 种基因型。
(2)杂合子紫花×纯合子白花
后代有 种表现类型,比例是 ;后代有 种基因型,比是 。
根据孟德尔的假说,预测下列两种情况: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演绎推理)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得出分离定律
发现问题
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提出假说
总结规律
一条线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几个概念
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杂合子
纯合子
性状分离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
控制




纯合子


(2)研究方法:一对相对性状
多对相对性状
(3)结果分析:应用统计学原理(样本大)
(4)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 实验
解释 验证 总结规律
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
孟德尔在临死前几个月曾说过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深信,全世界承认这项工作成果之时已为期不远了。”虽说不远,其实也不近。从孟德尔逝世,到他的工作完全被学术界承认,又过了16年,而距他的论文发表之时已经长达35年!
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
孟德尔“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正是达尔文进化理论问世的时代。
马太效应。人们不仅把达尔文看成是进化论领域的权威,也把他看成是生物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也有自己的遗传理论。
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项成果要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作者往往需要反复强调、广征博引、大力宣传,才能如愿,孟德尔却从未这样理直气壮过。
由于数学统计方法首次引入生物学中。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完全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生物学家们根本想不到数学会与生物学有联系,也搞不懂统计数学对揭示生物学规律有什么帮助。
1900年,是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他们是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1848~1935)、德国的柯灵斯(Carl Erich Correns,1864~1933)和澳大利亚的契马克(Erich von Tschermak-Seysenegg,1871~1962)。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孟德尔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重新发现”孟德尔
Hugo De Vries
(1848~1935)
Carl Erich Correns
(1864~1933)
Erich von Tschermak
(1871~1962)
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生物学家
概率计算、分析方法
尽管2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它们是同时发生,但由于它们在遗传时是互不干扰,所以可以把它们看成是2件独立事件。
在计算2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可以将它们分开计算概率,然后在将它们的概率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