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20: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授课内容
学习目标(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素养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高中语文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
在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在授课中,围绕核心素养组织活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过正侧面描写,展现宫廷乐师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同时在字里行间又潜藏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悲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挖掘文本,鉴赏语言,想象情境,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体会作品包含的更丰厚的意蕴。
从鉴赏和感悟诗的语言入手,进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哲理。
通过学习,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1、诵读,了解描写音乐的手法。
2、赏析,鉴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3、探究,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信息技术运用及意图
导入 央视一段箜篌演奏视频 学生对箜篌较为陌生,选用央视一段箜篌演奏视频导入,直观了解箜篌。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箜篌有直观了解,同时在美妙的音乐中走进文本。 PPT展示
屏幕广播
学生专注地观察聆听。
诵读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学生初读,整体感知文本。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是基本的要求。 学习诗词“七分朗读,三分鉴赏”,齐读,指名朗读,先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PPT展示
以导入的箜篌演奏为朗读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品读赏析 通过朗读文本,分析手法,明确作者运用的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独到和精妙。 小组合作探究,对比鉴赏六句诗中的重点词语的妙处。比较分析中,领会汉字的美妙神韵。 揣摩咀嚼,对比赏析,领会鬼才诗人用词新奇的特点,并能发挥想象,赏析诗句。 PPT
屏幕广播
学生拍照上传
快速高效展现学生想象意境的片段训练,教师批注。
难点研讨 分析诗人的情感 既然是赞扬李凭高超的箜篌弹奏技巧,为何不选取明丽轻快的词语呢? 启发学生质疑思考,从熟悉的文字里找寻不寻常的观点。 PPT
屏幕广播
让学生发表更多的见解,受到更多的启发。
课堂练习 学完这首诗,当堂布置四个选择题,侧重诗歌内容和手法分析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以选择题来测试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手法掌握情况。 导入edu文件,限时检测提交。根据答题情况统计,讲解出错率高的题目。




《李凭箜篌引》学情分析
学情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基于学情就是因材施教。教学要基于学情来确定内容、选择教法。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初中已经学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对唐诗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经过一年半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但可能不系统不透彻。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然后探究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在理解描摹声音的写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上,尤其是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可能有难度。
李贺《李凭箜篌引》效果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性作品,用诗歌来写音乐,难处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者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李贺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用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
一、写作练习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赏析两句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发挥想象,描摹出这两句诗的意境。
通过批阅可见,学生的片段基本都能描摹出意境,部分学生还能运用整句、修辞、叠词等手法,语言富有文采。写作小练习的设计,把学生所感所思真正呈现出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反馈
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表示,开始觉得诗人仅是在赞美李凭的技艺高超,但是通过讲解分析,特别是找寻了诗歌中的“啼、愁、冷、老、瘦、寒”等冷色调的词之后,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悲苦。学生表示,诗歌永远咀嚼不尽,越品味越有滋味。
《李凭箜篌引》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第6课《李贺诗二首》里面的第一首。
本单元选取的所有篇目都是中晚唐诗歌,政局动荡,现实无奈,使诗人们更多地转向自我,关注起自己的内心,表达情感也越来越细腻。李贺用诗歌来写音乐,难处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者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李贺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用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一手法在本诗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可通过此诗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这一重要手法。
在诗人情感的理解上,一般讲解本诗,都止于对李凭高潮演奏技艺的赞美。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李贺在诗中选取的词语多是冷色凋的词,比如“啼”“愁”“泣”“冷光”“老鱼”“瘦蛟”等等。这引发我的思考:既然是赞扬李凭高潮的箜篌弹奏技巧,为何不选取明丽轻快的词语呢?启发学生也思考这一问题,最后从李贺身世入手解决问题。知人论世也是诗歌鉴赏中很重要的途径。
鉴于以上教材分析,本课在设计上着重考虑了以下两方面:
一、选读文本以朗读感悟、品味语言为主,注重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辅助点拨。
二、注重语言表达、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设计写作赏析环节,引领学生层层感知、思考、提升。
《李凭箜篌引》评测练习
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2、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写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3、下面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结尾戛然而止,好像乐曲未完,具有意味深长、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B.诗人的想象、比喻和夸张大胆奇特,出人意表,有一定的怪诞色彩。
C.本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老鱼、瘦蛟更给人以新奇阴森之感。
D.本诗意境清丽自然,思路清晰明快,意象完整和谐。
4、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