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20: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
??
?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
?
第二个人看到了,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
?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三国演义》之曹操
奸诈多疑的枭雄
胸怀大志的英雄
《西游记》
神话小说
反封建作品
成功学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
教学目的:
1、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原则,并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进行写作实践。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鲁迅
现象一:
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各不相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英国谚语
8岁时,同情人鱼公主,读得“泪流满面”。
18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
28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
38岁时,“开始写小说”,读出安徒生写作的“随心所欲”,并且认为故事结尾有点“画蛇添足”。
48岁时,“心平气和”、“天眼洞开”,悟出这是写“灵魂的故事”。
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40年的“释疑”过程
《虞美人·听雨》
﹝南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思考:同是听雨,在诗人的人生历程中你看出什么
不同了吗?
现象二:
同一读者,不同时间,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
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论一:
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
思考:
一部《红楼梦》,除了读者的差异性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人们对它的不同解读?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爱情诗
哲理诗
结论二:
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
不同的人
不同时间
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现象及其原因






解读的个性化
知识结构
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
关注重点
A.读者
B.文本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个性化解读,探究方法
篱笆那边?
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颗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
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
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
如果,他能爬过!
分组讨论,你们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
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
为了那鲜润娇美的草莓,为了那弥足珍贵的个性与自由,跨过篱笆吧,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管会不会弄脏围裙,不管会招来谁的责骂。
第二种解读:面对代沟的彷徨
娇艳欲滴的草莓,可望而不可及,草莓就是年轻人狂妄奔放的理想。上帝老了,他不能理解那酸酸的草莓有什么好吃的,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付出“脏了围裙'的代价。篱笆虽然那么低矮,一跨即过,然而那是上帝亲手设置的。“上帝”是什么?是传统,是旧俗,是规范,是权威;而“篱笆”呢,是挡在创新与守旧之间的一堵高墙,是阻隔晚辈与长辈的一条鸿沟。
第三种解读:抵制甜美的诱惑
亚当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园子里的果子的故事。“草莓”就是那果子,娇艳、甜美,可是吃不得。并不是所有看似甜美的东西都可以去采摘,比如金钱,比如名誉,比如地位。“草莓”是一种诱惑,“篱笆”是获得草毒必须跨越的障碍,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善良,比如同情心。要获得“草莓”,必会弄脏“围裙”,其实弄脏的不是“围裙”,而是你的灵魂,你的思想。
多角度解读法:要诀是结合现实
换位思考
联想解读法:要诀是欣赏“留白”
联想和想象
对比解读法:
要诀是思辨批判
求同存异
方法点拨:
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知人论世,以文为本
咏怀八十二(之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阮籍,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由于生活在司马氏为夺权而肆行杀戮的险恶政治背景之下,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愤懑。
原则一:还原创作意图(认识背景、联系作家
)
-----尊重作者
宝玉,宝玉,你好……
根据你对林黛玉形象的解读,把林黛玉临终前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当时黛玉气绝,
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原则二:联想和想象要合情合理
----切忌跟着感觉走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原则:
A、尊重作者
B、合情合理
学有所用之阅读探究
探究选题: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兰芝“自请遣归”;有人认为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焦母刁难?;有人认为是焦仲卿软弱?……你对于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2)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你作何评价?她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续写改编文学名作
—故事新编
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
学有所用之




【简评】
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
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
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整散错综,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得分:60分。
写“故事新编”这类作文,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熟悉“故事”,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
二是一定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
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
作业布置
从你喜爱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人物﹑场面或情节为由头,依照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生发开去,另写一篇。
参考题目:刘兰芝改嫁
花木兰退伍
曹刿新传
愚公别传
阿Q新传
《西游记》后续
……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一书中曾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用情体物,“入”书知玄妙,
深思明辨,“出”书有见解

个性化阅读的三重境界
一初识震撼,“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
二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知人论世,“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