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
古乐府诗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荀子》
劝
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总结归纳“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的义项;熟悉并背诵课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李斯是其学生。
荀
子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较之《论语》、《孟子》,《荀子》已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宇宙观
“行”对于“知”的必要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法后王”
“性恶论”
认识论
政治观
人性论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思想概说
读课文
正音辨形
槁
砺
臾
跂
舆
蛟
跬
骐
骥
驽
锲
镂
鳝
爪牙
gǎo
lì
yú
qǐ
yú
jiāo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u
Shàn
zhǎoyá
作
合
翻译课文
分析课文
思
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文章开篇提出了作者关于“学”的怎样的看法?
学不可以已。
(开门见山)
课文分析
2.针对“学不可以已”的命题,你认为首先应该论证什么?
作者又论证了什么呢?
学习
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
出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輮
以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
改变
学习的作
用
弥
补
不
足
跂
而
望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
舆
马
假
舟
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学习
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设喻
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坚持
专心
3.
这样论证好不好?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而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并且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吾尝终日而思矣
递进连词
而且
顺承连词
就
转折连词
却
修饰连词
地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假设连词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