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一、二章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点是( )
A.祖先相同
B.脑容量相同
C.运动方式相同
D.制造工具的能力相同
2.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①树栖生活 ②直立行走 ③制造工具 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如图,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是( )
(第3题)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和产生语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过程
C.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D.“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并能制造复杂工具
4.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受精卵是在子宫内形成的
B.进入青春期,男性喉结突出,属于第一性征
C.人的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并发育成熟
D.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5.试管婴儿技术是让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发育成早期胚胎,再将其移植到母亲的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 )
A.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B.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D.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6.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A.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
C.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D.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
7.下列关于进入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描述正确的是( )
A.男生声音变粗,胡须、腋毛生长
B.女生身高突增,卵巢发育完全成熟
C.不接受家长监管,不与异性交往
D.心情不畅时用通宵上网来缓解
8.下列关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高突增且体形开始发生变化
B.性器官在此之前已经发育成熟
C.心、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D.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9.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以下观念错误的是( )
A.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
D.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做任何家务劳动
10.进入青春期,男女之间正确的交往应当是( )
A.互相歧视
B.礼貌相处
C.互相攀比
D.回避异性
11.某同学因早上迟到未吃早餐,体育课上出现昏厥,你认为是血液中哪种成分含量急剧减少所致( )
A.脂肪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蛋白质
12.你和你的同龄人正步入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人体脑、全身、生殖器官发育的比较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2题)
A.青春期脑的发育基本完成
B.青春期身高突增
C.生殖器官从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
D.生殖器官的发育与身体总发育基本一致
13.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贫血——缺钙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C.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D.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
14.牛奶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 )
A.维生素A、钙
B.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钙
D.维生素A、糖类
15.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顺序是(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脂肪、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16.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6题)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作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17.下列是“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B.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夜盲症
C.“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只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18.X、Y、Z是三种消化液,都不是唾液和肠液,X和Z不能消化淀粉,X能促进Y消化脂肪,而Y和Z都能消化蛋白质,则X、Y、Z分别是( )
A.胰液、胆汁、胃液
B.胆汁、胃液、胰液
C.胆汁、胰液、胃液
D.胃液、胆汁、胰液
1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19题)
A.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
B.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20.食物的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A.口腔内牙齿咀嚼馒头
B.胃肠蠕动使食物混合
C.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
D.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
21.小明设计的午餐食谱如下:米饭、鱼、肉、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分析,还缺少的是( )
A.提供能量的谷类
B.补充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C.提供蛋白质的奶类
D.提供脂肪的油脂类
22.刘伍同学中餐摄入了160克食物和240毫升水。进食后一小时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量分别是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则该同学在这一小时中,小肠腔内出现的消化液总量是( )
A.100毫升
B.300毫升
C.600毫升
D.700毫升
23.为了引导人们健康饮食,中国营养学会绘制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下列有关平衡膳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23题)
A.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①层的食物
B.某同学为了减肥每天只吃②层的食物
C.③层中的营养物质在小肠中被初步消化
D.上班族健康三餐能量的比例应为2∶3∶5
24.2019年央视3·15晚会中曝光的“辣条”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做法或说法,合理的是( )
A.将苹果腐烂的部分削去后可食用
B.鲜艳漂亮的蘑菇都味美可口
C.买肉时一定要看肉是否检疫合格
D.经常喝可乐等饮料代替饮水
25.如图为与人体消化有关的模式图,X代表物质,Y代表结构,Z代表X在Y结构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25题)
A.若X代表麦芽糖,Y代表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B.若X代表蛋白质,Y代表胃或小肠,则Z代表氨基酸
C.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或小肠,则Z代表葡萄糖
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胆囊或肝脏,则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如图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题)
(1)图中人的骨骼是________,黑猩猩的骨骼是________,人的________骨更发达,有利于直立行走。
(2)图中人的手是________,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________。人的手与黑猩猩的“手”都有________,形状相似。
(3)黑猩猩的头骨是________,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______大,黑猩猩的颌骨________。
(4)类人猿与人类的________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据图回答问题。
(第27题)
(1)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__________,它能产生__________和分泌____________。
(2)能够输送卵细胞的是[ ]________。
(3)胎儿产出的通道是[ ]________。
(4)男性的生殖器官可以产生精子,精子是一种生殖细胞,下列各项中也是生殖细胞的是( )
A.卵细胞
B.附睾
C.受精卵
D.A和C都是
28.(10分)请完成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问题。
(1)以下是某同学为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制订的实验步骤:a.取1支试管,注入2 mL糨糊;b.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c.向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d.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e.将试管振荡后放在37 ℃温水中水浴10分钟;f.观察试管内糨糊颜色的变化。实验后,该同学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结论。对上述分析看出:
①实验步骤有两处错误: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缺乏说服力;二是两个步骤顺序颠倒,应将________对调。
②本实验所得结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多年前,人们认为胃只能物理性研磨食物,而对能否化学性分解食物有争议。为此,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块瘦肉放入金属小笼子里,让鹰吞下小笼子,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笼子里面瘦肉的变化。该实验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胃能进行化学性消化。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原因是胃液含有消化________的酶。
29.(10分)结合下图分析作答:
(第29题)
(1)图乙③和④中主要的有机物消化过程对应图甲中曲线__________(填字母),该营养物质最终分解成__________。
(2)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图乙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食物。
(3)食物的主要吸收场所是________(填字母),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30.(10分)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①淀粉-碘溶液的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液;
②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1次;
③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溶液中,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黄瓜汁 蓝色不消失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消失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在科学实验中需要控制实验条件,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的时间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大小
C.锥形瓶的大小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青椒汁和黄瓜汁与青椒汁和蒸馏水的多少,放置时间等因素都相同,其原因是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A 2.B
3.D 点拨:“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够制造简单工具,但还不能使用火,不能制造复杂工具。
4.D 5.A 6.A
7.A 点拨:青春期男生声音变粗,会长出胡须、腋毛,A的描述正确。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女性的卵巢逐渐成熟,B的描述错误。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C的描述错误。通宵上网不利于身体健康,不是缓解心情的正确方法,D的描述错误。
8.B 9.D 10.B 11.B 12.D
13.A 点拨: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得佝偻病,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
14.C 点拨:牛奶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和钙,因此,青少年每天应喝一定量的牛奶。
15.B
16.C 点拨:④号试管中加入的唾液是1mL,不是重复实验,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的叙述错误。
17.A 点拨: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A的叙述正确。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B的叙述错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口腔中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C的叙述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多肽进入小肠,在小肠里蛋白质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D的叙述错误。
18.C 点拨:Y、Z都能消化蛋白质,所以Y和Z内都含有蛋白酶,Y和Z为胰液或胃液;X能促进Y消化脂肪,说明Y中也含有脂肪酶,所以Y为胰液,则X为胆汁,Z为胃液。
19.C 点拨: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C错误。
20.C
21.B 点拨:由题干可知,米饭提供糖类,鱼、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质,肉提供蛋白质和油脂,缺少维生素。蔬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
22.D 点拨: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总量为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700毫升;而口腔和胃内的消化液分别是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
23.A 24.C 25.A
二、26.(1)B;A;下肢
(2)D;灵巧;节
(3)E;脑容量;突出
(4)形态;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7.(1)①;卵巢;卵细胞;雌性激素
(2)②;输卵管
(3)④;阴道
(4)A
28.(1)①没有对照实验;d和e
②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
(2)笼子里的瘦肉消失;蛋白质
点拨:(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冷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该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再者,应先水浴待唾液发挥作用并冷却后再滴加碘液,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才是唾液作用后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
(2)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小金属笼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肉块消失了。本实验结果说明胃能进行化学性消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29.(1)Z;氨基酸
(2)②
(3)D;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合理即可)
点拨:图甲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X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Z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Y曲线下降得最晚,从胃后边的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图乙:“膳食宝塔”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水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1)图乙中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被初步消化,所以对应的是图甲中的Z曲线,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2)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②层食物,因为水果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0.(1)黄瓜汁
(2)A
(3)溶液蓝色不褪去
(4)单一变量原则
(5)没有进行重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