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
史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以下制度中,与家谱最为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2.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行省制度
D.平定“七国之乱”
4.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B.唐朝后期实行了两税法
C.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
D.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5.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其中元杂剧代表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关汉卿
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右图是我国近代一批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这一合影反映的史实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9.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出现B处(1912-1919年前后)这一发展高峰,最主要原因是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经营理念先进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10.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签订“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的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12.下列抗日战争战役中,属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工作第一线,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5.“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6.中国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成果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7.历史上辉煌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表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
时间
人物
事件
1487年
迪亚士
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1492年
哥伦布
抵达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由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海上马车夫”
D.三角贸易
19.“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反对教会特权
C.重视实验分析
D.理性主义
20.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法国1875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D.德意志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21.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某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这个国家是指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22.1848年,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著作的最后还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著作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3.20世纪初,亚洲展开了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被称为“亚洲的觉醒”。下列属于“亚洲的觉醒”的是
A.海地独立运动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D.印度反英斗争
24.“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的事件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建立
C.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成立
25.如图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发生在
A.工业革命前夕
B.一战前夕
C.二战前夕
D.冷战期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答题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6分,27小题18分,共34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于1868年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材料三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了整个东北……1945年8月,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不足之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军侵华暴行,并阐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0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9分)
三、探究题(16分)
28.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部分思想对比
中国部分思想
西方部分思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马丁·路德
人非工具。
——康德
(1)材料中“中国部分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内涵?(6分)
(2)材料中“西方部分思想”反映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至少两个)(4分)
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A
D
A
D
B
C
B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B
D
C
D
B
A
D
C
C
D
C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6分,27小题18分,共34分)
26.(1)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分)
(2)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分)
(3)暴行:南京大屠杀;轰炸重庆;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经济掠夺;“三光”政策。
(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两点给4分)
意义: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6分)
27.(1)变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3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3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分)
(3)措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分)
启示:改革要立足于国情;政治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改革要调动各方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3分)
三、探究题(16分)
28.(1)基本内涵:诚信正直;奋发图强;国家至上;修身养德;为国为民。(任答三点6分)
(2)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彼特拉克——文艺复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康德——启蒙运动。(6分)
(3)主张: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任答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