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 课件(31张)+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化 课件(31张)+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0 11:04:54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
2、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构成、作用、地位等。
3、知道北京城的营建、布局特点和紫禁城的建筑特色。
4、知道明朝的文学成就。
一、科技名著(科技)
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评价
共同特点
2、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
3、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秦长城
明长城
修筑目的
东西起止
地位
相同点
4、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归纳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三、小说和艺术(文学)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时代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
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
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5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上的创新之处。与《开工开物》处于同一时期的科技巨著还有哪些?(6分)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2分)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答案
1、共同特点:全面、具体、翔实;实用性;总结性。(其他答案见课文)
2、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刻苦钻石的坚强意志;
实地考察的科学作风;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3、相同点:都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建筑;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的侵扰;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其他答案见课文)
4、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5、呈“凸”字形;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均衡布局
6、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
相同点:①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②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③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研读】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问题探究】
(1)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3分)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任举两例,得2分)
(2)不仅首述农事,还记述手工业的发展状况。(2分)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一点2分,4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出一点即可,2分)
3(共31张PPT)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基础
经济繁荣
科技、建筑、文学
基础
复习导入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科技名著(科技)
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评价
共同特点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药物分类
药物形态
药物介绍
《本草纲目》
李时珍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最科学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16部、60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符合自然进化规律,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
产地、形色
气味、疗效
药方
英文版
《本草纲目》
踏车
风车
北有王麻子
南有张小泉
南方挖煤图
农业生产技术
手工业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
采桑图
记载《泰西水法》
《农政全书》
棉花
甘薯
《农政全书》
一、科技名著(科技)
1、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评价
共同特点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
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全面、具体、翔实
实用性;总结性
农业生产
水平的提高
手工业生产
规模的扩大
生产技术
的进步
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
科技的发展
(科技名著)
对西方自然科学
的积极汲取
科学家自身
的努力
课标要求: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原因
2、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
刻苦钻石的坚强意志
实地考察的科学作风
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
3、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秦长城
明长城
修筑目的
东西起点
地位
相同点
为了防御匈奴人的侵犯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秦长城
明长城
游牧区
农耕区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
3、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秦长城
明长城
修筑目的
东西起点
地位
相同点
为了防御匈奴人的侵犯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秦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明长城的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都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建筑;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的侵扰;
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4、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劳动人民的智慧
建筑水平的高超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建筑)
5、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归纳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1)呈“凸”字形
2)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3)左右对称,均衡布局
宫城






宫殿建筑结构、布局和气势
极显庄重
明朝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影响
反映
明朝民族关系紧张
(蒙古贵族南扰)
影响
反映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时代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三、小说和艺术(文学)
6、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朝中期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
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主题和风格各异
①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②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③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明代艺术成就(书画)
董其昌和其书法作品
徐渭和其绘画作品
三、小说和艺术(文学)
《牡丹亭》插图
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汤显祖(明朝后期)
戏剧作品
三、小说和艺术(文化)
明代艺术成就(戏剧)
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对大众文学艺术的爱好和需要
通俗文学的商业化
……
影响
反映
戏剧
长篇小说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建筑
科技
巨著
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宋应星《天工开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汤显祖《牡丹亭》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课堂小结】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
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
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5分)
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3分)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任举两例,得2分)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上的创新之处。与《开工开物》处于同一时期的科技巨著还有哪些?(6分)
不仅首述农事,还记述手工业的发展状况。(2分)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一点2分,4分)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2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出一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