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21: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
(共计28分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
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shèn)要好得远。
C.我也怅(chàng)然地、愤恨地,在诅(zǔ)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D.(藤萝)紫色的大条幅上,泛(fàng)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ìng)溅的水花。?
2.
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脾性?????嫩绿?????淋湿?????撑腰
B.赤裸?????执著?????嫌弃?????褪尽
C.孱头?????服侍?????摇憾?????花瓣
D.欲绽?????委屈?????傲慢?????奥丧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3分)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李瑞向宋宇航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4.(8分)
古诗文默写
(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写出了只要坚持就会有新的希望和转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写出了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5.
(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她是车厂主_______________的女儿。?
6.(7分)
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么样对待它,某校九(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启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弗大学中途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的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探究结果: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实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
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
(3)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渡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6分

?
7.(14分)
课外阅读。
???
?????敬畏一棵树
????
????西??风
????????①那棵树生长在一望无际的沙海深处。在我到来之前,它已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屹立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是在多年前一个夏天的正午出现在那棵树面前的,那棵树仿佛在用绿色的目光惊奇地打量着我。刹那间,我那颗疲惫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棵树,而是生存的寂寞、艰难和悲壮,是一缕从瀚海深处喷涌而出的明亮的生命火焰。
????????②我那时茫然四顾,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尽管我知道我的守望注定是徒劳的,但我还是将搜寻的目光洒向了四周。目及之处,我看到的是没有边际的层层叠叠的凝固沙浪,我多么渴望看到更多生机勃勃的绿树!然而我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当我确信这是一棵孤独无二的树时,我几乎是用敬畏而又复杂的目光重新打量这棵树的。这棵树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这棵被称为“红柳”的树,生长着茂密的纤细枝条和墨绿的叶子。那时荒漠里没有一丝风没有一滴雨,正午的骄阳像巨大的火炉,将炽烈的火焰抛向我和我身旁的红柳。红柳的枝条静静地伸向天空,繁盛的绿叶在烈日暴晒下有些卷曲﹣﹣那是一棵真正的顽强不屈的树。
????????③我那时脑海里涌现出许多疑问。我不知道这棵离群索居的树,是怎样吞噬这艰难的寂寞时光的。在许多过去的夜晚和白昼,是以怎样的勇气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海、火炉般的烈日以及漫长寒冷的冬天……我无从知晓。我只能漫无边际地做着种种假设:或许是大风从远方卷来的一粒种子,它在被裹挟和流浪的途中遗落,在这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深深地扎下了根;或许这是商旅们骑着骆驼时伴随着苍劲的驼铃声,从没有扎紧的布袋里偶然遗漏的一粒种子,于是它就被柔软的沙土慷慨地接纳,拥抱,并从干涩的沙土里吸取着少得可怜的水分,最终向灰蒙蒙的天空倾吐一抹鲜亮的新绿……不论怎样,这是一棵令我肃然起敬的树。
????????④我在烈日下围绕着红柳转了一圈又一圈,仿佛在欣赏一个惊天动地的奇迹。这是一棵让我百看不厌玩味不尽的树,我无法知道,在远离伙伴的漫漫日子里,它是以怎样的姿态打发着单调、乏味又寂寥的时光的。在这里,忍耐和承受已经是一种必然的习惯,但这棵树并没有枯死,它绿发般茂密的枝条在沙漠上空勇敢地伸展,飘扬……这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又何尝不是一面掠动在沙海深处的旗帜呢?
????????⑤我确信在我之前或在我之后,一定有许多游人从它并不高大的身畔经过,他们也曾,或将同我一样用敬畏的目光打量这棵树,然后默默地庄严上路,进行未竟的漫长跋涉!从生存的诸多角度讲,这是一棵不幸且落魄的树,甚至在风沙飞舞的日子里,它也无法同伙伴们一起欢快地合鸣,它听到的只能是狂沙鞭打肌肤的声音,并在无边的旷野中,完成生命同自然悲壮而凝重的对话。
????????⑥这是许多年前的经历了。那棵树现在虽距我很远,却张扬在我记忆的原野上,并不时用纤细柔嫩的枝条,触摸我不肯沉沦的灵魂。我内心深处无数次赞美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弥漫在沙海上那种坚忍顽强的生存精神。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那棵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作者为什么“敬畏一棵树”?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红柳的枝条静静地伸向天空,繁盛的绿叶在烈日暴晒下有些卷曲。
②那棵树现在虽距我很远,却张扬在我记忆的原野上,并不时用纤细柔嫩的枝条,触摸我不肯沉沦的灵魂。
(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
8.(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萨拉的夏天
朱利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耀眼,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天空很快暗下来。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有删改)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开端: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
发展:①________________。
高潮:②________________。
结局: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②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揣摩画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二)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②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③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④踬:被东西绊倒。⑤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⑥蹶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⑦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
?
?
涟:水波。
B.不蔓不枝?
?
?
?
?
?
?
蔓:枝蔓。
C.陶后鲜有闻?
?
?
?
?
?鲜:少。
D.既久而遂安之?
?
?
?遂:于是,就。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语段(一)的语言风格特点。
(4)语段(一)(二)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理解。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11.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请以“多一点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2.
【答案】
A
3.
【答案】
B
4.
【答案】
(1)对镜帖花黄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答案】
骆驼祥子,祥子,虎妞,刘四(爷)
6.
【答案】
(1)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甚至取得成就。
(2)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的阴霾,就能重见天日,脚下鞋中的沙子,就能健步如飞(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我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题目中所说的九岁小男孩,他的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的干扰,这会让年龄过小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畏惧写作,扼杀他的天才。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他没有将媒体的关注当作压力,而是引以为豪,这又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以及功利心,也会扭曲他的创作心态。
7.
【答案】
(1)生长在一望无际的荒芜沙海深处;受到烈日的暴晒、干旱的折磨;忍受着狂沙的鞭打,忍受着寂寞。以环境的恶劣衬托出那棵树生命力的顽强。
(2)因为那棵树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有着茂密的枝条和墨绿的叶子,作者因为它的顽强不屈和坚忍而敬畏它。
(3)①“伸”形象地写出了红柳在烈日暴晒下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张扬”“触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那棵树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4)交代了一棵树独自屹立在沙漠之中,对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寂寞的生存环境,“我”因此被感动,表达了作者对那种坚忍顽强的生存精神的赞美;既渲染了气氛,又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为下文描写红柳的具体情况作铺垫。
8.
【答案】
(1)①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②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
(2)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交代湖的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民在灯塔的指引下安全返回作铺垫。(答出两点即可。)
②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3)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
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
(4)①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
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
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答出两点即可。)
9.
【答案】
(1)B
(2)(莲花)笔直洁净的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①骈散结合(或以散句为主);②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或富于变化)。
(4)①语段(一)通过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以及和其他两种花的对比,告诫人们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②语段(二)则是通过小洼坑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的事件,告诫人们学习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0.
【答案】
(1)①运用设问修辞,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对泰山的神往之情。
②写出了远望泰山苍翠雄拔、连绵不断的特点。
(2)①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②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③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④富有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11.
【答案】
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