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苗岭的早晨》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后被陈钢用原谱作为小提琴曲。悠长抒情引子,红日初升,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鸟鸣嘤嘤。深树中鸟儿睁开惺忪睡眼慵懒而活泼的歌唱。日高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转入主题部分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快速的节奏表现百鸟争鸣,欢呼雀跃,自由自在。二胡扬刚之声流露出苗族人民勤劳忙,轻巧轻灵的吐奏,配合着独特的音色,体现出山岭中成峦叠翠中鸟儿清脆鸣声,苗族人民热情、积极的劳动场景,山岭中成峦叠翠中鸟鸣明丽清脆,结合苗族飞歌的旋律,一时分不清鸟鸣和苗族人民的歌唱,此时鸟、自然、人和谐相融,苗岭人民幸福的生活令人热切向往。急速的高潮戛然而止,曲子转慢抒情,苗岭和谐之景、深远之境、幸福之情洋溢而出,再现主题,悠长的歌声绵绵不尽,三日绕梁,回味无穷,令人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流连忘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苗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苗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奏音乐、演音乐、唱音乐、划音乐、听音乐等欣赏的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教学重难点:
听赏《苗岭的早晨》,综合表现。聆听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设计亮点:
1.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整堂课,融入多种表现形式来丰富课堂;
2.通过引导学生律动,做声势动作,让学生来体会音乐节奏和节拍的不同,获得实践经验。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熟悉和表现乐曲第二部分第二主题音乐
1.第一遍:随音乐节奏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2.第二遍:听音乐拍半掌以规整的节拍感受节奏速度、情绪。
3.第三遍:画图谱,提出要求,有几个乐句?每句有几拍?
4.学生画图谱,并哼唱音乐。
5.老师根据音乐做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摆手、摇手等),学生模仿且轻声哼唱。
6.师生共舞,根据音乐跳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苗族人民的热情。
7.安静聆听,教师提问: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8.
师发以打击乐器让学生用乐器表现该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表现第二乐段的主题音乐这个切入点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声势动作、律动等多种参与方式来充分聆听音乐主题、记住音乐主题等)
二、整体欣赏乐曲第二部分乐段
1.揭示课题。
师导言:大家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段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对了,就是苗族的,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听赏一首《苗岭的早晨》,刚才我们听到的欢快、热闹的就是乐曲的第二乐段的片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聆听歌曲的第二乐段,看看第二乐段老师是怎么表现出来?
2.欣赏第二乐段,老师随乐画第二乐段图谱。
3.师生共同表现第二乐段,采用创编的形式将此乐段表现出来,每个片段配上合适的情境设计,显得颇具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苗岭的早晨》的主题二,通过这段轻松、活泼、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节奏与速度)
三、聆听乐曲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设问:大家边听边想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情绪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段缓慢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的早晨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播放第一乐段音乐,师念旁白引导学生想象,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3.第二次聆听乐曲第一乐段。参与活动:用身体动作随乐表现。
四、欣赏乐曲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段主题音乐。设问:刚才我们已欣赏了乐曲的两个第一和第二乐段,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第三乐段,第三乐段的音乐和哪乐段相似呢?
2.师生探讨并小结:感受到苗家儿女的勤劳、热情、苗家山寨的秀丽;还发现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完整听全曲
1.完整聆听欣赏全曲,
2.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B+A’)
3.完整欣赏全曲,随乐用演唱、动作和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参与表现乐曲。
六、小结下课
“美丽的民族之花鲜艳芬芳,今天我们只采撷了其中的一朵,可爱的苗族之花,《苗岭的早晨》这首广为流传的艺术奇葩,带我们走进了古老的苗家山寨,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民族的动人魅力。今后,还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挖掘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去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