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
一、腿部技术的教学
二、臂及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的教学
三、完整配合技术的教学
四、蛙泳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踩水方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
身体姿势
腿部技术
臂部技术
完整配合技术
(一)身体姿势
胸部自然伸展,稍收腹,微塌腰,两腿并拢,脚尖伸直,两臂并拢尽量前伸,全身拉伸成一直线。
在游进过程中,身体位置会按一定节奏上下起伏。在划水和抬头吸气时,上体会向前上方抬起,肩和背部的一部分上升露出水面,此时躯干与水面的角度较大。
当两臂前伸,两腿向后蹬夹时,随着低头的动作,肩部又浸入水中,身体回复比较平直的流线型姿势向前滑行。
对于初学蛙泳者,不宜过分追求在划水和吸气时拉高身体的动作。如果抬头过高或过分挺胸,会造成下肢下沉,迎角增大,使身体在前进方向上的投影截面增大,身体形状变差,从而增大游进时的水阻力。
(二)腿部技术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代蛙泳技术强调以臂为主,但腿部动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
蛙泳腿的技术可以分为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紧密相连的动作阶段。
收腿:收腿时,腿部肌肉略为放松,大腿自然下沉,两膝开始弯屈并逐渐分开,小腿和脚跟在大腿后面向前运动。踝关节放松,脚底基本朝上,脚跟向前收的过程中要落在大腿的投影面内,以避开迎面水流,减小收腿的阻力。收腿动作应柔和,不宜太用力。在收腿的过程中臀部略下降。
收腿结束时,两膝内侧的距离约同肩宽;大腿与躯干约成130~140°角,大、小腿折叠紧,小腿接近于与水面垂直,为翻脚和蹬夹做好准备。
许多优秀运动员收腿时大腿的动作幅度变小,收腿结束时大腿与躯干的夹角增大至150° 左右,小腿更加靠近臀部。这种技术收腿的动作较快,有利于加快动作频率,同时有利于减小收腿时的水阻力。
翻脚:当收腿使脚跟接近臀部时,大腿内旋,两膝稍内扣,小腿向外张开,两脚背屈使脚掌勾紧向外翻开,脚尖转向两侧,使小腿和脚的内侧面向后,形成良好的对水面,为蹬夹动作做好准备。
翻脚的目的在于使腿在蹬夹时有一个良好的对水面。翻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蹬夹的效果。
翻脚实际上是收腿的结束动作和蹬腿的开始动作。不是收好腿再翻脚,翻好脚再蹬腿,而是在收腿接近完成时就开始翻脚,翻脚快完成时就开始蹬腿,在蹬腿的开始阶段继续完成翻脚。
蹬腿:蹬腿是在翻脚即将完成时开始的。由于翻脚的惯性,脚在后蹬的开始阶段是继续向外运动,完成充分的翻脚。随后由腰腹和大腿发力,依次伸展下肢各关节,两脚转为向后向内运动并稍下压,直至两腿蹬直,完成弧形的鞭状蹬夹。
蹬腿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动力来源。蹬腿动作的推进效果主要取决于蹬腿时腿的运动方向、对水面的大小及运动速度。
蹬腿时,下肢各关节的伸展顺序是保持最大对水面的决定因素。正确的顺序是,先伸髋关节,后伸膝关节,最后伸踝关节,直至两腿伸直并拢。蹬夹开始时,主要是大腿向后运动,膝关节不宜过早伸展,以使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对水的有利姿势,避免出现小腿向下打水的错误。在蹬夹过程中,脚应保持勾脚外翻姿势;在蹬夹将近结束时,脚掌才内旋伸直,完成最后的鞭水动作。如果先伸踝关节,则会破坏翻脚所形成的良好对水面,形成用脚尖蹬水的错误。
蹬腿时要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加速。蹬夹开始时,动作应比较柔和,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脚掌的动作则要快速有力。
在蹬腿过程中,脚相对于静止的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复杂的三维曲线,既有向后的运动,又有向外、向内、向下的运动,水对腿部动作的反作用力f 由蹬腿升力 l和蹬腿阻力d构成。
在蹬腿过程中,蹬腿升力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由于小腿和脚的内侧面是向后对水,且相对于自身来说腿部向后运动的幅度较大,故蹬腿阻力对推进力的贡献更大些。这就要求大腿内收肌群在蹬腿过程中积极工作,限制腿脚过分的外张,以保证蹬腿方向主要向后。
滑行:蹬腿结束后,腿处于较低的位置,脚距离水面约为30~40cm。此时两腿伸直并拢,腰、腹、臀及腿部的肌肉保持适度紧张,使身体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准备开始下一个腿部动作周期。
(三)臂部技术
蛙泳手臂的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因素,现代蛙泳尤其重视发挥手臂划水的作用。游蛙泳时,整个手臂动作都是在水下完成。对于游泳者自身来说,手的划水路线近似于两个相对的“桃心形”。即两手从“桃心”的尖顶开始,不停顿地划动一周回到尖顶。
蛙泳的一个划水动作可分为外划、下划、内划、前伸等四个紧紧相连的动作阶段。
外划:外划是从两臂前伸并拢、掌心向下的滑行姿势开始的。外划时两臂内旋,两手掌心转向外斜下方,略屈腕,两臂向外横向划动至两手间距离约为两倍肩宽处。外划的动作速度较慢。
下划:手臂在继续外划的同时,前臂稍外旋,肘关节开始弯屈,转腕使掌心转为朝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手和前臂加速向下、向后划动。
在下划的过程中,手和前臂的运动速度快,幅度大,而上臂的移动不多,前臂与上臂之间的夹角迅速缩小。下划结束时,肘关节明显高于手和前臂,手和前臂接近垂直于游进方向,肘关节约屈成130°角。
内划:内划是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随着下划的结束,掌心迅速转向内后方,手臂加速由外向内并稍向后横向划动,屈肘程度进一步加大,肘关节也同时向下、向后、向内收夹至胸部侧下方。两手划至胸前时几乎靠在一起。
前伸:当内划接近完成时,两手在继续向内、向上划动的过程中逐渐转为向上、向前弧形运动至颌下。此时两手靠拢,两掌心逐渐转向下,手指朝前。接着,肘关节不停顿地沿平滑的弧线前移,推动两手贴近水面向前伸出。与此同时迅速低头,将头夹于两臂之间。
伸臂动作完成时,两臂伸直并拢,充分伸肩,两手掌心向下,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
实际上,蛙泳时手相对于静止的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复杂的三维曲线。手在划水时并没有大幅度的向后的运动,而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横向和上下方向的运动,好象是手握着一个固定的把手将身体拉引向前。
内划阶段手臂对水面大,手掌平面与手的划动方向约成30~40°的迎角,水的反作用力以划水升力为主。此时胸背部和肩带的肌群亦处于收缩发力的最有利部位,两臂的向内划动可以有很大的加速度。所以内划阶段是蛙泳手臂划水产生推进力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阶段。
(四)完整配合技术
蛙泳是臂、腿交替做动作推动身体前进的,其配合技术比较复杂,是学习蛙泳的一个难点。配合不协调,会直接影响臂、腿的动作效果和游进速度的均匀性。正常蛙泳一般是采用1:1:1的配合技术,即在一个完整动作周期中,蹬腿1次,划臂1次,呼吸1次。配合游时应在充分发挥臂、腿力量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协调、连贯、有节奏,尽量保持匀速前进。
呼吸与臂的配合
(1) 早吸气配合技术:两臂开始外划时,颈后肌收缩,开始向上抬头,下颌前伸,使口露出水面将气吐尽;在两臂下划和内划的过程中吸气;两臂前伸时低头闭气;滑行时在水中呼气。这种呼吸方式利用了划水开始阶段手臂向外、向下划动所产生的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头部比较容易抬出水面,整个呼气和吸气的时间较长,动作比较从容。早吸气配合技术比较适合于初学者采用。
(2) 晚吸气配合技术:晚吸气配合技术没有明显的抬头和前伸下颌的动作。在两臂外划和下划时,身体仍保持较平直的流线型姿势;在两臂内划的过程中,随着头、肩的上升,口露出水面将气吐尽;内划结束头、肩向前上方升至最高位置时快速吸气;两臂前伸时迅速低头闭气;滑行时向水中呼气。这种呼吸方式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手臂划水的力量,动作紧凑连贯,前进速度均匀。运动水平较高者一般都采用晚吸气配合技术。
臂与腿的配合
B 两臂外划和下划时,两腿保持稍紧张的伸直姿势。
C 两臂内划时,两腿放松,两膝下沉,开始收腿。
A 外划腿不动,内划始收翻,
伸臂再蹬腿,并拢漂一会。
E 两臂接近伸直时,开始向后快速蹬腿。
F 蹬腿结束后,全身伸直成良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
D 两臂开始前伸时,迅速完成收腿并做好翻脚动作。
对初学者来说,蹬腿后的滑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带滑行的从容游进中,才能掌握配合技术的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节奏。初学者可以经常做长滑行计动作次数的游进练习来检验自己臂、腿动作的效果。
优秀蛙泳运动员在距离较短的比赛中,一般都不做或只做很短的滑行。蹬腿动作刚结束,两臂就紧接着开始外划,甚至在两腿的蹬夹动作尚未结束时,两臂就已开始外划,当蹬腿结束时两臂正好开始做下划的动作。这种配合技术,动作紧凑连贯,频率高,臂、腿动作产生的推进力紧密衔接,动作周期间的减速不明显,因而游进速度均匀,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陆上模仿练习
水中练习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整个技术的基础。腿部动作做得好,不仅可以产生较大的推进力,还有利于使身体保持水平姿势,使呼吸动作能顺利完成。因此,教学中要下功夫打好腿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收腿方式,学会正确地翻脚,掌握正确的蹬夹技术并形成慢收快蹬的正确节奏。
1、跪撑翻脚压腿
2、俯卧模仿蹬腿
3、仰坐模仿蹬腿
4、站立模仿蹬腿
1、站立蹬腿
2、扶边蹬腿
3、反蛙泳蹬腿
4、滑行蹬腿
5、扶板蹬腿
6、脚触手蹬腿
陆上模仿练习
水中练习
蛙泳臂部技术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屈臂高肘技术和正确的划水路线,形成连贯圆滑、加速划水的正确节奏。对于初学者,两臂划水的动作宜小不宜大,以配合好呼吸为主要目的。
蛙泳的呼吸技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应认真过好呼吸关。对于初学者,以采用“早吸气”配合技术为好,强调“手动抬头,前伸低头”,注意避免抬头过高的错误。
原地模仿划臂
1、原地划臂
2、行进间划臂
3、托扶划臂
4、夹板划臂
陆上模仿练习
水中练习
蛙泳的完整配合是教学的重点。在腿、臂的分解教学后应及时向完整配合过渡。蛙泳完整配合技术的教学,主要是臂、腿配合技术的教学,关键在于建立起“臂先腿后”的动作概念。在掌握了臂、腿的正确配合技术后,逐渐加上呼吸动作,就形成了完整的蛙泳。
站立模仿配合
1、臂、腿分解配合游
2、臂、腿连贯配合游
3、完整配合游
腿部动作错误
臂部动作错误
配合动作错误
1.没翻脚,用脚尖蹬水
直接原因:
(1)膝关节、踝关节柔韧性差。
(2)肌肉的用力顺序错误,蹬腿一开始就伸直脚掌。
纠正方法:
(1)多做跪撑翻脚压腿动作,提高膝、踝关节柔韧性。
(2)强调蹬腿过程勾着脚,力点在脚跟的内侧,直至最后才伸踝鞭水。
(3)由同伴或教师抓握双脚帮助做好翻脚和蹬夹动作。
2.小腿向下打水
直接原因:
(1)收腿时两膝下沉不够,向上勾小腿。
(2)蹬腿时仅靠小腿下压,髋关节没有充分伸展。
纠正方法:
(1)强调加大屈髋程度,多收大腿。
(2)强调蹬腿时先伸髋后伸膝,使脚贴近水面后蹬。
3.平收宽蹬,蹬夹脱节
直接原因:
收腿时两膝外张。
腿向外蹬直后再向内并拢。
纠正方法:
强调收腿时两膝下沉,分开同肩宽。可要求两腿夹住打水板做腿的动作,限制两膝外张。
蹬腿时强调边蹬边夹,蹬直后也已并拢。甚至可强调先夹后蹬。
4.臀部上下起伏
直接原因:
收腿时用力过猛,屈髋太多。
蹬腿时挺腹。
纠正方法:
放慢收腿速度。
减小屈髋程度,积极收小腿,使脚跟尽量靠近臀部。
蹬腿时腹肌适度紧张,使身体保持平直姿势。 可强调先夹后蹬。
1.划水时手摸水
直接原因:
手臂力量差。
划水时肘部下沉。
纠正方法:
加强手臂练习。
多做水中原地或夹打水板的划水练习,强调屈臂高肘。
2.划水太后
直接原因:
外划太宽,内划太慢。
划水方向过于向后。
内划结束时手停顿,没有及时向前伸臂。
纠正方法:
采用上臂基本不动的“小划臂”技术,屈臂高肘,主要用前臂弧形划水。
强调动作连贯圆滑,内划紧接着前伸,中间不停顿。
3.手臂边前伸边外划
直接原因:
(1)急于用手划水前进。
(2)急于抬头吸气。
纠正方法:
(1)强调手臂内划后并拢前伸,滑行一段后再分手外划。
(2)多做水中原地的划水练习,要求两臂前伸并拢时拇指相扣,停两秒后再开始下个动作。
1.蹬腿的同时划臂
直接原因:
(1)手臂前伸后没有滑行,急于划臂。
(2)收腿太慢,蹬腿滞后。
纠正方法:
(1)强调腿蹬直后手臂保持伸直并拢姿势滑行一段距离。
(2)多做臂一次腿一次的分解练习,体会臂、腿交替的要领。
(3)从蹬三次腿划一次臂,过渡到蹬两次腿划一次臂;最后回到正常的蹬一次腿划一次臂,限制手臂的过早外划。
2.蹬腿的同时伸臂
直接原因:
(1) 手臂内划结束没有迅速前伸而在胸前停留。
(2) 收腿动作太早太急。
纠正方法:
(1)强调先伸臂 再蹬腿,多做臂一次腿一次的分解练习,体会臂、腿交替的要领。
(2)强调划水动作连贯,内划紧接前伸,中间不停顿。
(3)推迟收腿,放慢收腿速度。
3.吸不到气
直接原因:
(1)基本呼吸方法不正确,呼气不彻底,吸气动作太慢。
(2)抬头太迟,来不及完成换气动作。
(3)腿部动作效果差,身体位置低。
纠正方法:
(1)多做水中原地连贯呼吸的练习,掌握好水中呼吸的基本方法。
(2)多做水中原地划臂配合呼吸的练习,强调“手动抬头”,延长水面呼吸的时间。
(3)改进腿部动作,提高身体位置。
踩水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采用立式蛙泳的动作技术,身体于水面构成的角度很大,接近于直立。
踩水方法
身体姿势:整个身体几乎垂直于水面,稍前倾,头部始终露在水面,下颌接近水面。
腿部动作:踩水的腿部动作几乎和蛙泳腿一样,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收蹬腿的幅度要小。收腿时,膝关节可外翻,蹬腿时膝关节向内扣压,同时小腿和脚内侧蹬夹,两腿尚未蹬直并拢即开始做第二次的收腿动作(如图1-2)。动作熟练之后,也可进行两腿交替蹬夹水的动作技术。
臂部动作:?两臂稍弯曲,在体侧前做向外、向内的摸压水的动作,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向外时,手掌心向外侧下,有分开水的感觉;向内时,手掌心向内侧下,有挤水的感觉。向内摸压至肩宽距离即分开。两手掌摸压水的路线呈双“︵”弧形
臂、腿、呼吸配合:臂腿的动作配合要连贯、协调,一般是两腿做蹬夹水时,两臂向外做摸压水的动作,收腿时,则向内摸压,呼吸要跟随臂腿自然进行。蹬夹水(臂向外)时吸气;收腿(臂向内)时呼气。可以一个动作一次呼吸,也可以几个动作做一次呼吸。
用踩水游进时,可以采用身体的不同侧向以及蹬夹和摸压的方向来改变游进的方向。向前,及身体稍前倾,脚稍向侧后蹬夹水,两臂稍向后拨水,反之亦然。
踩水动作熟练后,仅用双腿的蹬踩动作也可是身体浮起,那么单手或双手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持物一种游泳方法,人直立深水中,两腿交替上抬下踩,使身体不下沉,并且能前进。
蛙泳
一、腿部技术的教学
二、臂及臂与呼吸配合技术的教学
三、完整配合技术的教学
四、蛙泳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踩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