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75001181100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六)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嘉肴(yáo) 大庇(pì) 突兀(wù) 讲信修睦(mù)
B.骈死(pián) 塘坳(ào) 冰辙( zhé) 教学相长(zhǎng)
C.槽枥(lì) 布衾(qīn) 丧乱(sāng) 选贤与能(yǔ)
D.挂罥(juàn) 老妪(yù) 伐薪(xīn) 两鬓苍苍(bì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
B.讲信修睦(培养)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D.请循其本(追溯)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北冥有鱼
B.选贤与能
C.骈死于槽枥之间
D.学学半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男有分,女有归
B.大道之行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虽有嘉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名为鲲/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B.才美不外见/见渔人(《桃花源记》)
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其正色邪/其真无马邪(《马说》)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杜甫,因曾官拜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其代表作“三吏三别”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
C.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被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称“乐府诗”。
D.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古诗文默写。(8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5)《马说)中体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6)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 分)
9.结合以上两首诗,分析杜甫和陆游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故虽有名马 故:因此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而伯乐不常有 学而不思则罔
B.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我如浮云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正色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3.文中作者长叹一声“呜呼”,这个词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③,疾则苦④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轮扁斫轮》
[注释]①轮 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zhuó):用刀斧砍。③甘而不固: 松缓而不牢固。④苦:滞涩。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怒而飞 怒:生气、发怒
C.释椎凿而上 释:放下
D.疾则苦而不人 疾:快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化而为鸟/中轩敞者为舱
B.鹏之徙于南冥也/何陋之有
C.释椎凿而上/学而时习之
D.臣也以臣之事观之/以其境过清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宏大形象,充满了浪漫、瑰丽的色彩。
B.[乙]文通过轮扁讲述自己砍制车轮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时真正的会心之意,言外之意,往往是文字所难以描述的,就如同老人斫轮一样。
C. [甲][乙]两文在语言上各具特色,[甲]文运用夸张、顶针、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乙]文多处运用对偶手法,使行文参差中含有整齐美,读来朗朗上口。
D. [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所依凭,理论依附实践,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才能符合心中所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①乎心,布乎四体,形②乎动静:端而言③,蠕而动④,一可以为法则⑤。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著:牢记。 ②形:体现。③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④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⑤法则:榜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
B.虽有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一可以为法则/中轩敞者为舱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0. [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 ;
[乙]文运用 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①。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②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②长:发扬。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学者有四失 失:
(2)然后能救其失也 救: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3.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象 记
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鸣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两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释]①林璐:字玉造,号鹿庵 ,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③备:充任。④思陵: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雄性(禽兽)。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同“速”,快。
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必人山告语之日 语:告诉
B.会明亡 会:适逢
C.候已竞去 去:离开
D.守土者异之 异:奇异
2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2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象俯贴足,如许诺状。
(2)至期来,竞复去。
27.文中的大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2 分)
三、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冠疫情给我们造成了空前的影响,但越是在灾难面前,越容易看到人内心深处的光芒:有硬骨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有天使走向疫情最前践,有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也有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望……
请以《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六)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嘉肴(yáo) 大庇(pì) 突兀(wù) 讲信修睦(mù)
B.骈死(pián) 塘坳(ào) 冰辙( zhé) 教学相长(zhǎng)
C.槽枥(lì) 布衾(qīn) 丧乱(sāng) 选贤与能(yǔ)
D.挂罥(juàn) 老妪(yù) 伐薪(xīn) 两鬓苍苍(bìng)
(解析:A.“庇”应读作“bì” ;C.“与”应读作“jǔ”;D.“鬓”应读作“bì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
B.讲信修睦(培养)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D.请循其本(追溯)
(解析:A.“或”应解释为“有时”。)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 分)
A.北冥有鱼
B.选贤与能
C.骈死于槽枥之间
D.学学半
(解析:A.“冥”同“溟”;B.“与”同“举”;D.第一个“学”同“教”。)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
A.男有分,女有归
B.大道之行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虽有嘉肴
(解析:A.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B.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C.古义:作乱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D.古今意思都是美味的食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其名为鲲/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B.才美不外见/见渔人(《桃花源记》)
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其正色邪/其真无马邪(《马说》)
(解析:A.叫作/作为;B.同“现”/看见;C.哪里,怎么;D.表示选择/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杜甫,因曾官拜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其代表作“三吏三别”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
C.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被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称“乐府诗”。
D.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解析:A.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7.古诗文默写。(8分)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5)《马说)中体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王槽枥之间。
(6)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风雨,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
9.结合以上两首诗,分析杜甫和陆游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优国优民的思想感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以及“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故虽有名马 故:因此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C.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解析:C.“策”是“用马鞭驱赶”的意思。)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而伯乐不常有 学而不思则罔
B.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我如浮云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正色邪
(解析:A.连词,表转折,但是;B.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在/介词,对、对于;D.代词/表示选择。)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3.文中作者长叹一声“呜呼”,这个词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 分)
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悲不平;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③,疾则苦④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轮扁斫轮》
[注释]①轮 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zhuó):用刀斧砍。③甘而不固: 松缓而不牢固。④苦:滞涩。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怒而飞 怒:生气、发怒
C.释椎凿而上 释:放下
D.疾则苦而不人 疾:快
(解析:B.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化而为鸟/中轩敞者为舱
B.鹏之徙于南冥也/何陋之有
C.释椎凿而上/学而时习之
D.臣也以臣之事观之/以其境过清
(解析:A.成为/当作,作为;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C.连词,均表顺承;D.凭借/因为。)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到,所以年纪七十了还得砍制车轮。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甲]文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宏大形象,充满了浪漫、瑰丽的色彩。
B.[乙]文通过轮扁讲述自己砍制车轮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时真正的会心之意,言外之意,往往是文字所难以描述的,就如同老人斫轮一样。
C. [甲][乙]两文在语言上各具特色,[甲]文运用夸张、顶针、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乙]文多处运用对偶手法,使行文参差中含有整齐美,读来朗朗上口。
D. [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所依凭,理论依附实践,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才能符合心中所想。
(解析:D.两文阐述的道理不同。[甲]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乙]文通过轮扁讲述自已砍制车轮的体会,说明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二是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变通;三是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
附[乙]文参考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制车轮。轮扁放下锤子、凿子走上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呢?”齐桓公(回答)说:“圣人的书。”轮扁又问:“那圣人还健在吗?”齐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说:“我读书,一个做车轮的人怎么能(妄加)议论呢!要是能说出道理来还可以饶恕,要是说不出道理来就处死。”
轮扁说:“我凭着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制轮子,速度慢就车轮松缓而不牢固,速度快就车轮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慢不快,手中做出的车轮才能与内心的预期相适应。我不能明白地说出来,规律存在于我心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到,所以年纪七十了还得砍制车轮,古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①乎心,布乎四体,形②乎动静:端而言③,蠕而动④,一可以为法则⑤。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著:牢记。 ②形:体现。③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④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⑤法则:榜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
B.虽有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一可以为法则/中轩敞者为舱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解析:A.因此/学过的知识;B.道理/说;C.作为/是;D.知道。)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20. [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乙]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遍布四肢,表现在行为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①。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②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②长:发扬。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学者有四失 失:过失
(2)然后能救其失也 救:补救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23.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分)
[示例]道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1分)。启示: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1分)。
附参考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这四种毛病,心理各有不同。(教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纠正他们的毛病。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象 记
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鸣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两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释]①林璐:字玉造,号鹿庵 ,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③备:充任。④思陵: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雄性(禽兽)。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同“速”,快。
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必人山告语之日 语:告诉
B.会明亡 会:适逢
C.候已竞去 去:离开
D.守土者异之 异:奇异
(解开:D.“异”是“认为……奇异”的意思。)
2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2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象俯贴足,如许诺状。
大象(听后)俯下身子贴到脚处,好像答应的样子。
(2)至期来,竞复去。
(那头大象)在约定好的时间果然前来,但竟然又要离开。
27.文中的大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2 分)
能听从人的要求;爱妻子,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附参考译文:
贵州人以前对我说,地方官员希望能进贡大象。一定要进山告诉大象,说:“朝延下命令让你们充任禁卫,将授于你们官职。”大象(听后)俯下身于贴到脚处,好像答应的样子,于是便温顺同行 (官员便)不用去摘捉。
明思宗时,又将要进贡大象,(地方官员)还是像先前那样告诉大象,一头大象答应了。恰逢明朝灭亡,没有能进贡大象。清朝建都,征召大象,数头大象纷给答应前来。有一头大象抗命不来。过了几天,它却又轻快地来见一头雌象,原来是它山里的妻子。问候(妻子)之后竟然离开。地方官员经过查访,知道它在一定的时期应当还会来,就事先告诉它说:“如今天子尊贵,四境内外都遵循上天的意志而来。兵将率先带领军队授降,地方官员也依次率域授降。你是异类吗?竞敢抗命不来?”(那头大象)在约定好的时间果然前来,但竟然又要离开。地方官员对此感到诧异,在路上架设大炮,对大象说:“你如果爱你的妻子,就快快回来,如若再次逃走,就让你死在大炮之下!”那头大象听后。授理走到炮台下,俯下身子,好像在等着发射大炮的人。
唉,真是奇怪呀!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
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如今却看到这样的一头象!
三、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冠疫情给我们造成了空前的影响,但越是在灾难面前,越容易看到人内心深处的光芒:有硬骨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有天使走向疫情最前践,有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也有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望……
请以《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