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八)(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八)(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21: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八)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为人生提前一小时
侯?

①刚进入空乘这个行业,我是自卑的。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那种放在人堆里找不到的女生。机缘巧合成为空乘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跟同事的颜值是有很大差距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这个行业中体会不到存在感,觉得自己怎么都没办法像其他空姐那样优雅。我的行为举止更像是一个男孩子,再加上我的急脾气,在飞机上服务总显得很慌乱。
②一次航班中,我推着餐车提供饮料服务,一排结束之后,猛地往后一拉餐车,结结实实地撞到了一位先生的膝盖。当时正值夏天,先生穿的是短裤,铁皮餐车直接撞到腿,疼痛程度可想而知。我赶紧道歉,并试图拿冰给他镇痛,先生揉着腿看着我说:“你一个小姑娘,办事怎么这么没谱,你们空姐都这样吗?”我尴尬极了,感觉自己拖了这个行业的后腿。
③这样的工作状态也影响到了生活,我感觉不到快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我飞了国际航线。
④我看到外面的人是怎么打理自己的生活的。看到德国慢节奏的啤酒屋文化,没有行色匆匆的路人甲;看到精致的韩国阿姨旅游团,没有蓬头垢面的妈妈桑;看到零瑕疵的日本萝莉,个个都是不同于他人的卡哇伊。看到许多种对自我的诠释,对生活的诠释,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享受生活是一种能力,而我因为自卑和懒惰,正在丧失这种能力。
⑤一次和一名韩籍男乘务员一起飞行,他说在韩国,人们觉得化妆是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一种方式,他还说,他从我的眼里看不到他们那儿的女孩子都有的光辉。他的话给了我一记重创,我所从事的行业本是所有人认为充满女性光辉的,我也是为了能成为这样的女子才来这里的,而现在的我却没有做到这些,那我从事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是时候改变了。
⑥生活是需要时间的,我决心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慢慢地生活和工作。我提前两个半小时起床,给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化妆,我端详镜子中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更多的,我发现了自己的美。然后,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单位,我有时间跟一起飞过航班的同事聊天。我有时间去餐厅吃水果,给马上要执行长航线的自己补水。我还有时间去电脑室浏览最近的业务信息,而不是做别人口中的空姐,“傻飞傻玩,连自己所飞的城市在哪个国家都不知道”。最后,我补好妆,优雅地坐在准备室里等待乘务长的检阅。
⑦飞机上,我热情地跟每一位登机的旅客打招呼,刻意减慢自己在客舱里行走的速度,推拉餐车的时候细心提示旅客不要把腿伸到过道中,为旅客提供餐食时把刀叉包拿到热食之上,以免烫伤,我做到了我能想到的所有细节。
⑧最近,有同事跟我说,觉得我长得很像某个明星,我淡然一笑,内心里却是欣喜异常,原来我也是别人眼里的高颜值。刚飞完一个航班,乘务长夸奖我说:“小姑娘没飞几年,服务这么细致,真不错。”
⑨直到现在,我依然提前一个小时去上班,因为我很享受那样的状态,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不慌不忙,信心满满,前奏一旦谱好,后续的工作便顺理成章优雅自如了。工作顺心了,我的生活也变得井井有条,以前总觉得飞航班很忙很累,挤不出时间再像上学时那样沉醉在文字的世界里了,如今也有了时间坐在咖啡馆里,敲击着键盘享受下午惬意的时光。
⑩现在的我对生活和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从默默无闻匆忙生活的少女变成了享受自我从容不迫的空姐。感受生活的落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让我更欣赏现在的自己,也给了自己不停努力的动力。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刚进入空乘行业
飞国际航线后
后来
现在
情节
“我”找不到存在感,在飞机上服务很慌乱
看到外面的人怎样打理自己的生活
②_______________
仍然提前一小时去上班
“我”的心理状态或感受
①_______________
开始反思
自信、从容
享受、惬意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4)标题“为人生提前一小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参考链接材料,说说怎样为自己的人生提前一小时。
【链接材料一】“时间统计法”成了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即兴演奏的乐器。用这个乐器,他爱演奏什么就演奏什么。作家格拉宁评价他道:“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资料摘自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链接材料二】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就会写诗,而且达到了“指物作诗立就”的程度。按说,他长大后应当能成为一位出众的人才。但由于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处炫耀,使他不能继续学习,他的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后来神童也逐渐变成了平庸之辈。
——摘自网页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艰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铁客的风格》是一篇很有哲理性的散文,把东京、芝加哥和北京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的推崇。
B.《地铁客的风格》以小见大,从不同的挤车风格写起,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
C.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
D.画线句子运用了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妇女挤地铁动作的鲁莽和挤进车厢后的得意之情,与下文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形成对比。
(2)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
(3)北京地铁没有职业推手“是不幸也是幸事”,这是什么意思?
(4)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
(5)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你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请简述理由。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果实
孙君飞
一想到故乡的树木可以在夏季、在秋天结出成熟的果实,或青或红,还有树上那些果状鸟卵,我便起了思乡之情。
果实的得到合乎自然之道,似乎无须人的操劳。不知不觉就挂果了,不知不觉又熟透了,你伸伸手、踮踮脚便可收入布囊、口腹中,是不是太容易?但我感觉它们真的不容易。它们有的坚硬,有的柔软,干涩时被忽视,红透时被垂涎。枪打出头鸟,棒打出头果。然而它们没有一个会缩回去,就那样饱满、鲜艳、坚定、决绝、气势傲然地挂在枝头,向你远远地伸着。高高地擎着,似乎一声令下,便能立刻跃入你怀中,激荡起惊喜、神秘的浪花——它们在风中不易干枯萎缩,在雨中同样不会如盐、糖那样迅速融化,一旦成为果实,就会终生保持果实的模样,傲立枝头,比花枝招展还要耀目美艳。等着生,也等着死,这多像那种盲目的爱!
这其实是黑暗中沉默的树根的爱,亦曲亦直地奔跑至枝头,终于呈现出这种奇迹;果实为它经历风雨,礼赞日月星,见证一个梦幻世界,果实是根须的信息接收器,隐秘传递的是幸福,也是爱。
地下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在根须的小径上跑啊跑啊,直至无处可跑,终于慢慢膨胀成果实。等待着跌落,也等待着被怀念。同样是深情的故事……我应该也是故乡之树奔跑出来的一枚小小的果实,我也有地下的根须,也有会疼的一颗心,或被深情地拥抱、收藏,或被冷漠地咀嚼、遗弃……
跌落的果实不可重上枝头,我的希望只在于我还拥有自己的果核。没有核的,在故乡不能被称作果;不是让树木送上枝头的,也不能被称作果。
我喜欢一遍又一遍观看甲骨文的“果”,也喜欢一遍又一遍观看金文、小篆、隶书的“果”。在这里,我慢慢看到自己的另一张面孔,“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真的会有这种美好的命运吗?也许我的“果”字是个头重脚轻的小人儿,摇摇晃晃地奔跑着,一个趔趄,将跌入一个什么样的梦?在故乡,我见到太多慢慢活成一枚坚果的人,他们有坚硬的皱纹、遭受过打击的果壳,可是他们的果肉依旧洁白、柔软、醇香,心如仁,可压榨生油,更可埋入泥中重新长出一棵内心苍茫的果树。我爱这些活成一枚枚坚果的人,他们摇摇晃晃地行走、奔跑,难道不正是因为头顶上膜拜世界的果实太沉重了吗?
记忆短暂如金鱼,生命容易灿烂,活着似一场场盛宴,从早晨激动到夜晚,直到夜深。
故乡的果实的记忆应属漫长,它们灿烂过吗?人世间,再也没有比果实更灿烂的了!难遇不是吗?盛宴何来?难道不是根须、不是果实们牺牲着自己,奉献出来的吗?那些生命在黑暗中都应活得激动,彼此游弋在爱的网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盲目!
(1)作者为什么会认为那些果实得来不容易?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2)开头一句话有何作用?
(3)画线句中的“这种奇迹”是指什么?
(4)阅读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开头引用一篇自媒体文章报道有何作用?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句中画线词语“一般来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有利的地方。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
①咦,这是什么?好像冻住的烟。
②这不是烟,而是一种固体,确切地说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
③气凝胶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凝胶”。
④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失去流动性,整个体系变成一种外观均匀,并保持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这种弹性半固体称为凝胶。果冻是最早被科学家们认识的一种凝胶,这种凝胶是被水或其他液体充满后形成的。还有一些凝胶是被气体充满后构成的,这就是“气凝胶”。1931年,美国科学家制备出了这种新材料,命名为“aerogel”,气凝胶。“acro”+“gel”描绘出这种新材料的特点,即一种由气体填充的凝胶。
⑤气凝胶相比于普通多孔材料,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其骨架在纳米尺度。因此,当可见光穿过时散射较少,看上去像“冻住的烟”。气凝胶密度极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目前,最轻的气凝胶是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有0.16mg/cm?(去除空气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1/6。把这种材料放在花朵上,柔软的花蕊几乎没有变形。
⑥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分为两步:制备湿凝胶、将湿凝胶通过特殊手法干燥。湿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是溶胶——凝胶法。将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活性单体,活性单体聚合,形成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此时制作出来的凝胶有点类似于果冻,紧接着将果冻状凝胶进一步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气凝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通常状态下,凝胶内液体的挥发会使得凝胶脆弱的骨架坍塌。而通过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湿凝胶低温冷冻,接着置于真空条件下干燥。由于冷冻过程已经使得凝胶内的液体转变为固体,之后在真空环境中以升华的形式脱离凝胶骨架,这样就可以避免了液体挥发造成骨架坍塌的问题,得到我们所期待的气凝胶。
⑦“气凝胶有什么用途?”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回答也会是各式各样,“它有着极低的热导率,可以作为超级隔热材料”“它可以用作电极”“它可以用于污染治理”……
⑧总的来讲,气凝胶的性能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构,简单地说就是由多孔性质衍生出的性能,比如优良的隔热性能。用火焰隔着气凝胶对一朵花进行加热,花朵几乎没有任何损伤。此外,某些气凝胶还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如“碳海绵”。气凝胶可以制作成为保温毡,具有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无机防火、绿色环保等特性,有望替代玻璃纤维制品等不环保、保温性能差的传统柔性保温材料。
⑨另一方面是构成气凝胶骨架的成分处于纳米尺度。纳米尺度粒子本身具有的某些性能,以气凝胶的形式存在时,往往会得到增强。比如锂电池的电极材料——二氧化锰,当它以气凝胶的形式存在时,锂电池的放电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⑩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初的材料,气凝胶本不属于最近发现的“新材料”,然而其各方面的优良特性使其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材料的应用还需要去不断研究、探索。
(1)根据选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将气凝胶制备过程补充完整。
形成溶胶——_______________低温冷冻——_______________——得到气凝胶
(2)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词语“有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气凝胶是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失去流动性,整个体系变成一种外观均匀,并保持一定形态的弹性半固体。
B.纳米尺度粒子本身具有的某些性能,以气凝胶的形式存在时,一定会得到增强。
C.气凝胶优良的性能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构,另一方面是构成气凝胶骨架的成分处于纳米尺度。
D.气凝胶是最近才发现的“新材料”,因此其应用还需要去不断研究、探索。?
6.
阅读《拐弯》,完成问题。
????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拐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失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当下一些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其进行劝说。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出游,请带上文明这个行囊
①前不久,两名男子不顾《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规定,公然在故宫吸烟,并拍下视频炫耀,最终两人及拍摄视频者分别被警方罚款200元。少数游客的不文明举动让人闹心,污损了景观,扫了其他游客的兴致。
②每逢假日,走出家门游玩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人们沐浴阳光,享受美景。但与此同时,时常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在一些景区,有的游客随处丢垃圾、吐痰、吐口香糖,方便了自己,恶心了别人;有的游客走到哪里,“到此一游”刻到哪里,毫无顾忌;有的游客随意攀爬,践踏绿地;有的游客故意毁坏景区公共设施,折损花木。
③为了规范游客行为、促进文明出游,有关部门出台了挺多规定,也有一定成效,可不文明现象还是时有出现。问题的“病根”在哪里?
④原因是多方面的。少数游客个人素质不高,自控能力差,在景区只顾逛得痛快,全然不顾规矩,怎么刺激怎么来,认为不文明行为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假期不少景区内游客人满为患,管理者忙于保障安全,对扔垃圾的、乱刻字的根本管不过来,而且景区并不具有执法权,面对不文明行为除了劝导别无他法;制度执行刚性不够,难以对不文明行为起到实质性的惩戒作用,惩戒力度缺乏威慑力。
⑤去年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保护区,先有一名女游客不顾工作人员和其他游客劝阻,翻越护栏,脚踩丹霞地貌拍照;后有两名男游客潜入丹霞地貌,肆意踩踏刨坑,大呼自己破坏了6000年的地貌,还上传至网络。一些游客的素质较差、景区的管理存在漏洞、惩戒措施威慑力不够等因素,形成了这样让人痛心的现象。
⑥整治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者、游客要一起发力、多方配合,既要有引导、服务的“软措施”,也得有限制、惩戒的“硬约束”。
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让旅游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更好地落地见效,重拳整治旅行社、景区的不规范做法和游客不文明行为,维护旅游环境与秩序。
⑧景区管理者要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文明出游。比如,重点热门景区应未雨绸缪,制定科学预案,有效疏导客流,确保景区运行井然有序;合理设置垃圾桶,建设好厕所等基础设施,为游客“生态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⑨游客应懂得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充分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环境以及自己可能造成的影响,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一些驴友进入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的“野游”行为屡见不鲜,有的人因此遇险。黄山等景区管委会制定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对违规游客实行有偿救援。这样的举措提醒游客:要充分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违规就得付出相应代价。
⑩游客的一举一动不仅显露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形象。外出旅游,备好大包小包时,一定要带上“文明”这个极其重要的行囊。
(1)从以上材料看,下面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针对两个男子游览故宫时公然吸烟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B.标题中“行囊”这个词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化抽象为形象,将文明素养表达得生动形象。
C.游客文明素质不高,主要是因为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惩罚不力。
D.黄山等景区对游客实行的有偿救援是整治不文明行为的软措施。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导致景区不文明行为难以根治的原因。
(4)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少数”一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在文中再找到类似作用的词语并加以分析。
(5)文章第⑦、⑧、⑨三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自卑、懒惰,②“我”提前起床和化妆
(2)第②段记叙了一次航班中,“我”因为服务的慌乱和性急而撞到了一位乘客的腿的事件,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写的“我”以前在这个行业既找不到存在感,也没办法做到优雅的糟糕表现,并为下文“我”飞国际航线后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作铺垫。
(3)运用语言描写,通过乘务长对“我”的夸奖,侧面体现出“我”现在工作的细致认真,体现出“我”因为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而实现的蜕变。
(4)标题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即“我”经过自我反思之后,开始每天提前起床、化妆、到单位……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改变和提升自我。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预先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同时,我们还应该坚持学习,不懈努力,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
2.
【答案】
(1)D
(2)东京地铁客:习惯喑哑、不流露哀喜、平静坚韧、重视团队。
芝加哥地铁客:坚守势力范围、崇尚自由、重视自我、不容侵犯。
(3)“不幸”是指:当面对拥挤的地铁欲上不得的时候,没有人能帮你挤上地铁。
“幸事”是指: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还没有日本的严重,政府会通过更人道的主意解决交通拥挤这一问题。
(4)上等反应:运用反语,轻松幽默又委婉地提醒了踩脚者。语言得体,态度温和,能有效地缓和气氛,解决矛盾。
中等反应:运用夸张、反问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而又幽默地表达了被踩的不满之情,“您”这一敬称的运用,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下等反应:运用感叹号,表达出了被踩之后的强烈不满,暗含讽刺、追责之意,容易激起双方的不满情绪,不益化解矛盾。
(5)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实质。
示例:①赞赏。因为中庸平和讲究团结和谐,既能让人与人之间不会过于冷漠,又不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个性。中庸平和的精神实质还能让日渐浮躁的我们学会温良谦让,共创谐美好的社会。
②不赞赏。因为中庸平和会使中华民族缺失张扬的精神,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只会盲目随大流,使人变得圆滑处事、明哲保身、懦弱自私,也不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3.
【答案】
(1)这些树木长出来的果实,有的坚硬,有的柔软,干涩未成熟时,无人注意,而熟得红透时会被人垂涎,常常被人用棍子打落下来。
(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并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终生保持果实的模样,傲立枝头,比花枝招展还要耀目美艳。等着生,也等着死。
(4)对故乡的果实的喜爱与赞美;对像故乡的果实一样,活得坚韧、顽强的人的赞美与崇敬。
4.
【答案】
(1)借一篇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引出说明对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3)不能去掉。“一般来说”指一般情况下啄木鸟啄洞不会导致树木的死亡,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促进生物多样性;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医生”。
5.
【答案】
(1)生成凝胶,真空干燥
(2)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气凝胶密度极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3)不能删去。“有望”是有希望实现,起限制作用,说明气凝胶有希望替代传统柔性保温材料,而不是确定能替代,如果删去,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有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C
6.
【答案】
人生需要学会“拐弯”。
运用了举例论证(也含有道理论证)。既通过举例﹣﹣古人的人生智慧,告诉读者人生起伏,需要智慧;也通过“柳暗花明”的古诗,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先由“大家”的一句话引出论题,再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论证人生定有“拐弯”,再通过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述人生的弯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练和努力才能到达终点。
示例:同学,哪个人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各种的困难和挫折,你所经受这点挫折也许只是别人经历困难的点滴,你勇敢地面对它,你多想想别人是怎样努力战胜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你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7.
【答案】
(1)B
(2)文章先列举游客在旅游时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引出话题,分析这些不文明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办法,最后呼吁广大游客出门旅游,一定要带上文明的行囊。
(3)原因是一些游客的素质较差、景区的管理存在漏洞、惩戒措施威慑力不够等。
(4)“少数”一词起到限定的作用,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类似词语:第⑩段“游客的一举一动不仅显露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形象”中的“在一定程度上”。
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定的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的特点。
(5)不能。因为这三段对应的第⑥段“整治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景区管理者、游客要一起发力、多方配合”,它们之间是总分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