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十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十六)(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22: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每日一练(十六)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
②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③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3)如何理解结尾段“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一句?
(4)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一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2)“月”作为作者思乡之情的依托,贯穿全文。请写出连续两句借月抒怀的诗句。
(3)文中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简要概括。
(4)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作用。
(5)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传?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__________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__________→十分感激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画线词语“温暖”的含义。
(4)本文给你哪些启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云?

①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有人曾经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从2G到4G的变化:如果2G意味着只能看txt文本,3G则是gif图,4G则进入到视频时代,那么5G呢?单纯用网速的提升去描述5G似乎过于简单化。英国萨里大学5G创新研究中心的拉希姆教授在BBC的采访中说:“如果你觉得5G意味着应用程序不再拖延,视频不卡,网络超负荷的不复存在,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说出了故事的一半。5G网络将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巨大的重修和协调统一。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②那么,5G有哪些不同呢?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G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③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④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⑤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⑥在5G物联网内,人们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掌握物品的状态、情况和数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操控它们。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个文件,可以立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
⑦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你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甚至在列车还未到站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等车的乘客们现在还有多少空座。
⑧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⑨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甚至智能女性卫生棉条已陆续面世。
⑩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1)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
(4)结合全文,简要说说5G有哪些“改变世界”的特点?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智能锁走进生活
①当人们尝试用互联网链接一切的时候,却对每天需要频繁接触和使用的门锁无法链接。自从第一把锁和钥匙在公元前612年左右发明于亚述古国的都城尼尼微以来,锁和钥匙的技术就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近来,一种由智能手机开启的电子锁出现了,它会取代由钢和铁制造的锁和钥匙吗?
②花旗集团分析师吉姆·苏瓦早在2014年11月份就与其同事阿西亚·梅查特在一份公开的报告中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他们认为,智能设备商们必须研发一项巨大的新业务,即由用户智能手机开启的电子锁。事实上,至少是从2010年以来,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这两家科技巨头就一直在研发相关的钥匙系统。
③【A】你是不是有很多次站在家门口了,却发现找不到钥匙?你是不是很多次两手都挂着很沉的购物袋,恨不得一句“芝麻开门”就能啪一下打开门锁?你是不是很多次约朋友来访,朋友先到却进不了你的家门,只能蹲在你门口而你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有关门锁的尴尬问题智能锁都可以解决。据研发出智能锁的Wellpros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李与联合创始人史蒂文·刘介绍,智能门锁可实现“触控开锁”或“手机操控”“用户权限管理”“实时查看”“远程授权”“智能报警”等多种功能——掏出手机就可以实现手机APP开锁,可以近距离蓝牙匹配开锁,还可以远程授权给你的朋友,他就可以在你家悠闲地泡茶等你,而通过管理员权限,既可以给家庭其他成员手机授权,也可以取消授权。
④这个被称为wpekey的智能门锁还提供了考勤管理和很贴心的实时查看门锁状态功能,不论何时何地,授权的手机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是谁在进出门,让企业里面企图要同事代打卡考勤的“小懒虫”无所遁形,也可以随时报告或查看门锁状态,不用再担心外出没锁门,还可以看有钥匙的家人都什么时候回家,这会方便家长了解孩子是否平安到家。
⑤当然锁的最根本诉求是安全,智能门锁也不例外。当你使用密码开门时,这类智能门锁需在任意码输入组合中辨别真实密码,因而不用担心密码泄露,它同时具有安全防护智能预警功能,当门锁受到任何外力方式拆卸,将开启极速响应机制,门锁将会第一时间报警,并推送报警消息至APP通知主子机授权手机,触发一键报警求助功能,避免家庭财产受侵害。在智能锁电池用光时,还可使用移动电源充电接口为锁供电。
⑥相对于传统的钥匙开锁,智能锁的优点是不需要携带钥匙,或者可以便捷更换密码,不需要直接换锁或是重配钥匙。与传统门锁或是密码锁相比,智能门锁的关键功能就是通过蓝牙等技术,借助智能手机以及配套应用,直接通过手机开门。目前,谷歌已通过32亿美元收购Nest的交易进入了这个市场,而苹果公司也早已开始销售门锁系统以及控制门锁的手机。
⑦【B】据预测,这一业务发展速度可能会超过移动支付应用,预计到2019年将发展成为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产业。如今,苹果和谷歌都在关注这一市场,并在认真考虑未来的具体行动措施,而中国的智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毋庸置疑,门锁正在面临变革,越来越便捷的应用产品将为消费者带来美妙的体验。
(作者:陈鑫龙。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智能锁的特点。
(2)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文中画线的【A】【B】两句分别加以分析。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
?
??
“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文章有删改)
(1)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论述了________观点。
(2)简要分析下面画线短语的作用。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3)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说说理由。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4)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③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2)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3)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4)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2.
【答案】
(1)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2)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①数星星;②看月亮;③点篝火;④捉知了;⑤梦月亮;⑥摸鸭蛋。
(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描写生动,突出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
(5)拿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突出对故乡的深情。
3.
【答案】
(1)①非常感动(感到温暖),②心急如焚
(2)从捡到手机归还失主可见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的人;从长大后给“她”打钱,并以“她”的名义给学校捐款可见小男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可见小男孩是一个懂事、勤劳、乐观的人
(3)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
(4)示例: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善良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4.
【答案】
(1)采用比喻的修辞,把3G的网速比作蜗牛,并且把4G与3G进行比较,指出新科技的益处,为下文写5G作铺垫。
(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而且准确地说明了5G的速度更快更迅速。
(3)“1000亿”准确、精确地说明了5G能够连接的网络之多,“进一步”准确地说明了5G对物联网铺开的显著效果。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①速度更快;②容量巨大;③稳定性高不会断掉;④时延时间很短。
5.
【答案】
(1)①无需钥匙,通过手机远程就可以开锁;②可授权开锁,也可以取消授权;③可以考勤管理和实时查看门锁状态;④应用非常安全且便捷。
(2)作比较。通过将传统的钥匙开锁和智能锁特点的对比,突出强调智能锁在更换密码和手机控制的便捷方面的优势,引出下文智能锁的发展前景。
(3)示例:【A】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大量列举了有关锁的尴尬问题,语言风趣,生动形象;【B】句,“可能”表估计,表明这一业务超过移动支付应用只是推测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6.
【答案】
(1)举例论证,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2)“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是编造出来的,这样更具有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性。
(3)恰当,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生活艰苦,是一个“寒门弟子”,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见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与本文作者的观点相符。
(4)“寒门贵子”指的是出生贫寒,经受过某种挫折,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社会的强大支持,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
7.
【答案】
(1)①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②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
③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
④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3)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分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4)①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
②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