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0 09: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含答案)
6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
)
A.反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走资派
B.激发人民斗争热情,以利于社会生产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提高群众斗争水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
5.
1958年,为了完成不断.上升的生产指标(如图),全国各地出现了用各种土办法大炼钢铁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
)
①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④群众武斗规模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B.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建设
C.其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总路线反映了人民发展经济的愿望
7.“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50年代中期,国家对全聚德进行改造时实行的政策是(
)
A.没收
B.拍卖
C.赎买
D.购买
8.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引导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9.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10.(滨州市中考)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妖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2.下面各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
-
1964年相对应的是(
)
13.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一1960年②该画反映了
我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5.“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了重大失误,同时也取得了重大建设成就。”下列事件有力证明了这一点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北京某公司实现公私合营
③原子能工业发展起来
④大庆油田建成⑤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材料二
下图为“三面红旗”。
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化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实施?它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你列举其中的两项。(3
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里所说的“三面红旗"都提出或开始实行于哪一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分)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错误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分)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
分)
17.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众多个春秋,回首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
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4
分)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
分)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
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A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
分)
A.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列举出两例即可)(4分)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
合理化建议。(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我国形
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三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
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材料四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材料一所述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其实质是什么?
(4
分)
(2)材料二指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次会议?会议中提到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分)
(3)据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2分)
(4)据材料四,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2
分)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参考答案)
6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B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C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
C
)
A.反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走资派
B.激发人民斗争热情,以利于社会生产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提高群众斗争水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
5.
1958年,为了完成不断.上升的生产指标(如图),全国各地出现了用各种土办法大炼钢铁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
A
)
①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④群众武斗规模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是在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B.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建设
C.其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总路线反映了人民发展经济的愿望
7.“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50年代中期,国家对全聚德进行改造时实行的政策是(
C
)
A.没收
B.拍卖
C.赎买
D.购买
8.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D
)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引导农业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9.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D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10.(滨州市中考)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A
)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C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妖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2.下面各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
-
1964年相对应的是(
C
)
13.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A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一1960年②该画反映了
我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C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5.“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了重大失误,同时也取得了重大建设成就。”下列事件有力证明了这一点的是(
D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北京某公司实现公私合营
③原子能工业发展起来
④大庆油田建成⑤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材料二
下图为“三面红旗”。
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化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实施?它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你列举其中的两项。(3
分)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
脊”。(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里所说的“三面红旗"都提出或开始实行于哪一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分)
1958年。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错误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分)
原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认识存在很大的盲日性,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
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标志:
高指标、
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和“共产风”。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
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
17.饱经风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众多个春秋,回首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
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4
分)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一五”计划。
(2)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①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
分)
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
分)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你帮他补完未写出的A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
分)
A.
土地改革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列举出两例即可)(4分)
①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②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需答出两例,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
合理化建议。(4分)
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言之有理即可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我国形
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三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
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材料四1979
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材料一所述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其实质是什么?
(4
分)
三大改造时期。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度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材料二指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次会议?会议中提到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分)
中共八大。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3)据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2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据材料四,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2
分)
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