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教学设计
南李家庄小学 陈 密 果
15、 凡 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内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描写他的神态、动作、联想的段落,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凡卡》。
2、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课文中外国人的名字挺长的,有点难读。比如:(出示)“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 、卡希旦卡”请你在课文中划出这些人名,自己读顺,然后自由选择一个人物用一句话介绍他的身份。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1、《凡卡》这是一个人名,那么课文讲了凡卡的什么事呢,请你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到信的内容,在相应的自然段前打勾。
3、、把这些打勾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是凡卡写给爷爷的整封信了。
三、认认真真地阅读这封信。
想想:(出示)凡卡为什么写信?他的目的是什么?
1、一边读信,一边在旁边作旁注,写出读的时候的第一感受,也可以提出问题。
2、、同学们,凡卡为什么写这封信?哪里最能看出凡卡的迫切想回去,请你划出句子,自已读读。
(出示):A、“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
感受到凡卡的渴望了吗?哪些词你感受到了:“再也受不住了、跪下、要不,我就要死了”是的,这是凡卡的哀求,我们一起读。
B、“我会替您搓烟叶,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
宁愿受这么多的苦也情愿,此时,可怜的凡卡只有一个愿望:回乡下!要不,只有死路一条了!一起来读读。
C、“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这是一个绝望的孩子的呼喊,让我们一起呼喊:快来吧,亲爱的爷爷……
3、凡卡为什么那么迫切要回去?原因是什么?你们能不能从这封信中找到一个最能概括凡卡生活的句子“连狗都不如”从哪里看出?请同学们划出这些句子。
⑴ 出示爷爷的画像?;现在爷爷就站在这里,请你把凡卡可怜的生活说给爷爷听听,你把发生在凡卡身上的遭遇说给爷爷听。
⑵ 孩子们,找出凡卡信中最刺痛你最触动你一段话,动情地读给爷爷听,让爷爷早日把凡卡带回去,大家站起来,读出来。
4、、再次朗读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去的3个句子。
四、深入探索,拓展延伸。
这就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为什么要在信的内容之间穿插叙述别的内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共同研究的,(出示):
1、“课文中穿插叙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2、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凡 卡
挨打
学徒生活苦 挨饿 砍圣诞树
挨冻
命运悲惨 快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凡卡的信。
2、导入: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乡下。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
二、读课文,感知凡卡的不幸,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出示)
师:凡卡满怀希望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希望爷爷能把他接回乡下。我们从文章的结尾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凡卡的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 “凡卡信封上没有写明地址,信是无法寄出去的,爷爷永远也收不到凡卡的信。”你觉得文章的结尾该怎样朗读?
1、学生试读。
2、指名学生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生1:我读得这么悲惨,是因为课文以美梦结尾,更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生2:我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是因为课文的结尾表达了凡卡美好的愿望。
师:你们赞同谁的读法,为什么?
生3:我觉得应该读得悲伤、难过,因为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凡卡命运的悲惨。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轻轻读,让凡卡甜蜜的 梦多停留一会)师:凡卡满怀希望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希望爷爷能把他接回乡下。我们从文章的结尾不难发现,这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凡卡的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凡卡信封上没有写明地址,信是无法寄出去的,爷爷永远也收不到凡卡的信。”你觉得文章的结尾该怎样朗读?
1、学生试读。
2、指名学生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生1:我读得这么悲惨,是因为课文以美梦结尾,更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生 2:我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是因为课文的结尾表达了凡卡美好的愿望。
师:你们赞同谁的读法,为什么?
生3:我觉得应该读得悲伤、难过,因为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凡卡命运的悲惨。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
3、感情朗读(配乐)
4、师总结:梦是那么的美好,可现实都是那么的残酷,谁也改变不了凡卡悲惨的命运。世界上像凡卡这样的苦命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需要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去关心、去帮助。
三、 启发想象,倾诉心声(小练笔)
同学们,可怜的凡卡穿越了时空隧道,他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们学校,来到了我们中间。
(出示):“他流着泪向我们诉说着心中的孤独和痛苦,请你们将自己和凡卡比一比,面对强烈的反差,你想跟他说什么?”
生1:凡卡,圣诞节本来是个快乐的节日,而你却是那样孤独和痛苦,此时此刻,我真想自己变成一个“飞人”,“飞”到你那里,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带给你,让你过一个难忘而又快乐的圣诞节。
生2:凡卡,你信中谈到的莫斯科这座城市,虽然很大,可它却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你想在那里寻找快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里不属于穷人,到处是冷漠和歧视。凡卡,到我们这里来吧,在这里你会受到老师的爱护和良好的教育,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谁也不会欺负你的。快来吧,凡卡!
生3:凡卡,快来吧,来到我们五⑺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一定会与你和睦相处,让我们的爱伴随着你幸福地成长!
生4:凡卡,你快来我们中国吧!我们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有钱的会出钱,有物的会捐物,肯定会使你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绝不会让9岁的你——凡卡流浪街头,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
教后反思: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在表达上,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我将教学第二课时目标定为:引导学生探讨凡卡的信,爷爷会收到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凡卡生活的悲惨结局,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让学生写写“凡卡,我想对你说”来练笔,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更大了,更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任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