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卷(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卷(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10 15: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地理?上(配J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图Z-1
1.关于图Z-1,说法正确的是(  )
A.A、B位于同一条经线
B.A、C位于同一条纬线
C.A、B 所在的纬线比C所在的纬线长
D.A、B、C都位于东半球

图Z-2     
2.图Z-2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E,20°S B.40°E,40°N
C.40°W,20°N D.20°W,40°S
2020年11月17日第12届金砖国家峰会召开,会议由俄罗斯主持, 以视频方式举行。此次峰会的主题为维护全球稳定、共同安全和创新增长的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据此完成3~6题。
3.若查找金砖国家的位置,应选择(  )
A.世界河流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政区图
4.金砖国家峰会召开时,合肥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5.当北京时间为11月17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11月17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6.金砖国家峰会召开时,北京市处于(  )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读天安门广场升降旗表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7~9题。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升旗 06:29 04:46 06:02 07:33
降旗 18:20 19:46 18:11 16:53
图Z-3
7.“六一”儿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地球运动到B位置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南极地区正值极昼 B.我国东北冰天雪地
C.黄河正处于结冰期 D.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北京从2021年3月21日到9月23日的昼长变化是(  )
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10.下面四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成都市地图 B.中国政区图
C.世界政区图 D.四川省地图
11.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A.中国地图 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
C.世界地图   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
读图Z-4,完成12~13题。
12.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是(  )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300米
       
            图Z-4                    图Z-5
读图Z-5,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山峰位于乙山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5.登山过程中,队员小林报告自己的位置海拔约380米,且附近有一条小河,其位置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Z-6为四个大洲的轮廓,完成16~18题。

图Z-6
16.图中四个大洲中,唯一不与其他三个大洲陆上相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18.图中的大洲中,赤道不穿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Z-7,完成19~20题。
图Z-7
19.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 (  )
A.由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B.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由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20.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Z-8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经纬网示意图(图Z-8),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点的经度是________。
(2)B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
(3)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4)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22.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Z-9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Z-10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Z-9             图Z-10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当天(6月19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Z-10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日期在____________前后。
(3)芒种到大暑期间,扬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填“昼短夜长”或“昼长夜短”)。
23.图Z-11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Z-11
(1)下列数字和字母代表哪个大洲或大洋: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④和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运河。
(3)①和③两大洲的界线是__________、乌拉尔河、里海、____________、黑海、__________海峡。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填序号)
(5)从东西半球上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24.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Z-12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
(2)甲、乙两聚落实际距离为2千米,图上距离为2.5cm,则该图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河在E处的流向是 。
(4)从甲村去乙村是往________方向走。
25.根据下面的六大板块与火山、地震带、高大山脉分布示意图,提出一个地理方面的问题。(8分)

图Z-13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 C 点拨: 11月17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5.C 点拨: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6.C 点拨:11月17日是北半球的秋季,此时是晚秋时节。
7.A 点拨: “六一”儿童节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①段,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8.D 点拨:图中B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南极地区正值极夜,故A错误;夏季我国东北地区暖热多雨,故B错误;夏季黄河无结冰现象,故C错误;北半球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巴西高原处于冬季,草木枯黄,故D正确。
9.D 点拨:从3月21日到9月23日要经过夏至即6月22日,从3月21日到6月22日昼越来越长,从6月22日到9月23日昼越来越短,故D正确。
10.A 11.D 12.B 13.B
14.A 点拨: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根据指向标判断,甲山峰位于乙山峰的西北方向。
15.B 点拨: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②地位于350~400米之间,且接近400米,约为380米;且该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这里容易形成河流。
16.D 17.B 18.A 19.B 20.C
二、21.(1)20°W (2)西 (3)热 (4)东南
22.(1)自西向东;夏至 (2)冬至;12月22日
(3)昼长夜短
点拨:图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23.(1)北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印度洋 (2)巴拿马
(3)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 (4)⑦ (5)东
24. (1)鞍部;山峰;断崖; 山谷
(2) 1∶80 000
(3)由西向东
(4)东南
2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