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选材、结构以及语言上的特点。
学习屠呦呦可贵的精神品质,树立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在演讲中语言诚挚、在论文中措辞严谨的表达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历史的思想高度,提高学生辩证的看待机遇与挑战、挫折与进步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了解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怀。
?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难点:体会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对中国的中医药了解有多少呢?在刚刚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并且很多国家也来借鉴使用中药方剂来治疗疾病。那么还有哪些中医药的成就影响了世界呢?
二、写作背景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硏究所首席硏究员屠呦呦与威亷·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篙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三、作者介绍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淅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硏究院终身硏究员兼首席硏究员,青蒿素硏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四、题目解说
题目中的“青蒿素”点明屠呦呦的研究发现,“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形象地表现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
第二部分(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25):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六、全文分析
1.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④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并希望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造福人类。
2.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从内因来看:①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同时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医学,这些都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②锲而不舍。在抗疟研究这一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了诸多困难,做了大量实验,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③重视古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遇到困难时,她把目光投向历代中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取得了创新性突破。④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外因来看:①中医药学是个巨大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②团队的力量。祖国提供了研究平台,组员齐心协力。在抗疟研究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项目”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3.“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这段话中的“完全没有想到”和“从没梦想过”令人印象深刻,它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在屠呦呦之前,也许有很多人都研究过青蒿,但是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可是屠呦呦做到了。她谦虚地说没有想到会被认可,在人生道路上,好像她选择这条道路和获得的成功都是一种偶然。可是,在人生道路上,偶然是实现人生飞跃的节点,更是必然的结果,只有努力和坚持的必然才能成就偶然。决定人生成败的并非命运之棋无常的落子,而是我们内在的品格与长久的积累。
在人生的路口,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方向,只要有和屠呦呦一样的努力精神和优秀品质,就能获得必然的成功。我们要学会从必然做起,打造品质,积累努力,淬炼精神,从而走向成功。
4.“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新贡献!”这是发言稿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这是屠呦呦对中医药未来的热望,总结了全文这种结尾通过展望性、预示性的语言,引起听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屠呦呦的梦想体现了她博大的胸怀,她把青蒿素和中医药推向世界,造福人类。
七、中心思想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屠呦呦在获得拉斯克奖的大会上的有关青蒿素科研的荻奖感言。主要宣讲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青蒿素应用于临床医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八、写作特点
材料翔实。
结构精巧。
语言朴实。
九、补充资料
拉斯克医学奖
拉斯克医学奖,全称阿尔伯特·拉斯克奖,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该奖项在医学界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十、总结全文
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中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中国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文章写了她发现青蒿素的心得、体会和梦想,体现了她可贵的精神品质。
布置作业
在本文中,屠呦呦表现了她谦逊的品格,但在网络上也有人因屠呦呦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认为她“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课后训练
作业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黄帝内经》称“疟”,《金匮要略》称“疟病”。___①___,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治“疟疾寒热”。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抗疟成分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___②___,应该被称为“黄花蒿素”或“黄蒿素”,但因青蒿是中国传统中药的名称,___③___。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的严峻形势,当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肩负起两个艰巨任务:一是寻找新药;二是继续在中药提取物常山碱上做文章,解决服药后呕吐。
B.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怎么创新也总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解决方案被改进前,我们不能随意而盲目地付诸于实践。
C.调查发现,未成年孩子的苦恼中,学习焦虑最为突出。心理专家建议,应合理调整家校的升学期望、学生自己的认知期望及自我调适能力等。
D.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毎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屠呦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①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
②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
③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
④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
⑤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
⑥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
A.①⑤⑥②④③ B.⑥②⑤①③④
C.③②①④⑤⑥ D.⑤①⑥②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①中医早就发现青蒿具有抗疟作用;②而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③所以才称之为“青蒿素”
解析:第一处根据“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可知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青蒿素的抗疟作用记载,第二处根据“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抗疟成分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及“黄花蒿素”,可以得知“这种成分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第三空是对其名称的总结。要注意字数限制,所填内容要精练。
2.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呕吐”后加“的问题”。B项,成分赘余,“付诸于实践”应改为“付诸实践”或“付之于实践”。C项,搭配不当,“调整”与“自我调适能力”不搭配,应改为“应合理调整家校的升学期望、学生自己的认知期望,提升自我调适能力”。
3.答案:A
解析: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志士仁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语境是“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4.答案:B
解析:⑥句总写屠呦呦的工作,应该放在首位。②⑤①句式相似,应放在一起。③④句紧承后文“这一成就”,应该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