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甘洒热血写春秋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帮助学生了解戏
曲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特点,更增强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的了解与喜爱。
2.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京剧艺术中的拖腔、打板、锣鼓经等元素。
3.
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赏法、表演法、合作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现代京剧的表演手法。
重点难点
1.欣赏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在反复聆听中感受京剧唱腔特点和韵味。
2.尝试运用多种京剧元素,如板式(西皮快板)、唱腔(戏曲拖腔)、伴奏(锣鼓经)等增加对京剧的多元化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在《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音乐中进入音乐教室,并带京韵进行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进场、师生问好等就开始了京剧的熏陶,使学生能快速进入与本课时相应的戏曲学习状态。
(二)欣赏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1.教师精彩表演现代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后的初步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歌词,理解两句歌词的意义。如有不明之处,教师帮助理解。
4.教师简单介绍一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以及《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所表现的内容。此段唱腔表现了杨子荣坚定威武、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5.学生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带上情感朗读这两句唱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并设计四个相关肢体动作帮助当场记背歌词。
6.随着视频原唱,教师示范打板,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打板动作。
7.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模仿着练习第一句的打板。
8.重点感受“今”、“庆”、“壮”、“誓”,让学生自己观察这四个字在拍打节奏时有什么特点?(这四个字均为后半拍起的节奏)
9.教师简单介绍京剧板式中的“板”和“眼”的有关知识。
10.再次感受第一句的板眼,并且边打板边跟唱。
11.教师随着视频示范第二句打板,在带领学生进行第二句打板练习中,重点感受最后一个“秋”字,让学生在“秋”字上打拍子,数一数这个字一共唱了几拍,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杨子荣怎样的精神。
12.教师简介京剧中的“拖腔”。学生边打板边跟唱这一句。
13.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一边打板,一边完整地跟唱这四句唱腔。感受唱腔的铿锵有力、气势豪迈的特点。
14.观察视频中的表演,讨论京剧名家的动作表演特点,学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个杨子荣的身段表演动作,边跟唱边表演。
15.教师简单总结京剧表演手法中的“做”。
16.模仿一下最后的笑声,体会这笑声的深刻意义。
17.尝试为尾奏旋律伴奏。`
(1)认识京剧伴奏中的常用打击乐器小锣、钹
(2)用小锣(台)、钹(才)、乙(休止),按指定节奏,为尾奏旋律伴奏。
念——慢速分角色合作——配上范唱练习
18.带着情感,带着身段,配上最后尾奏的锣鼓经,分角色,边唱边表演,教师进行评价,请表现突出的学生上台表演。
(三)课堂总结
1.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发展:中国的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艺术家们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在表演的服饰上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化。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后来为了方便现代人的学唱,艺术家们还运用京剧的元素以歌曲的形式创作了许多京剧以便我们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故乡是北京》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同学们若是有兴趣,可以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这样的艺术作品,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戏曲艺术作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