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5 14: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历 史(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1课时)
主备: 审校: 备课时间:2011年11月8日
教学目标 1.识记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等基础知识。
2.理解西汉是一个勇于开拓的时代,中国早在汉代就开发和管理西北。
3.学习张骞、班超的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
教学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 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过程 关键点拨
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汉武帝为巩固和推进国家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引入:汉武帝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边疆和外交上开创了新局面,一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发西北地区;二是开辟丝绸之路,沟通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这一课,我们就学习这两个内容。二、自主合作与探究 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以下探究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容。(1)汉朝时的西域指什么地方?(2)说出通西域的代表人物、时间、作用。 (3)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什么时候?标志事件是什么。 (4)简要叙述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 (5)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作用。 2.合作探究 (1)张骞通西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用史实说明西汉时期我国就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正、强调、补充。师生互动,学生纠正错误。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教材内容,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险历程,张骞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2)通过各种实物,如丝绸、葡萄、胡萝卜、玻璃等,了解古代时期我国与西方的密切往来。四、巩固拓展1.梳理本节课知识提纲2.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设想张骞在出使西域路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2)“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检查学生重点知识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