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雪
心
看
张岱
亭
目 录
壹
课前导读
叁
课文赏析
贰
字词积累
肆
课文拓展
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课前导读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张岱
1597年-1689年
作者简介
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字词积累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g )
沆 ( hàng )砀( dàng )
铺毡( zhān )
更( gēng )定
崇(chóng )祯 (zhēn )
更( gèng )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字词积累
[更定]
俱,全,都。绝,消失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
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全白。
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白:酒杯
[一白]
[大白]
[雾凇沆砀]
[长堤一痕]
[一芥]
[人鸟声俱绝]
冰花一片弥漫。
词语释义
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课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原文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看雪的时间:
目的地:
人物:
事件:
整体感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课文解析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课文解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课文解析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囔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课文解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课文探究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相关字词回答)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课文探究
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3、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加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课文探究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张岱为我们描绘的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了解了他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白描手法;也体会了他的高雅脱俗、卓然独立的情怀。读罢我们掩卷沉思,不得不为如此
形神兼备的小品文而唏嘘感叹。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就是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情绪,还是应该持批判态度。
课文小结
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件
课外拓展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课外拓展
不二斋
张岱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漫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桰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縣氍(毛毯)。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选自《陶庵梦忆》)
拓展阅读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