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 《林黛玉进贾府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 《林黛玉进贾府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07: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必修语文教学课件
曹雪芹

目 录

课文拓展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课前导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课前导读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到衰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
(1715年—1763年)
作者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也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介绍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又名《石头记》,共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鄂(清)所续。
红楼梦
红楼梦介绍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课文背景
(魏晋南北朝)
(宋代时期)
笔记小说
(明、清时期)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时期)
李朝威的《柳毅传》 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拟话本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明代时期)
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金瓶梅》、《封神演义》等
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文学常识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知识回顾
课文背景
贾府人物关系图
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2.了解《红楼梦》第三回内容;
3.了解贾府人物关系;
4.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习目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环境描写
第一回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课文背景
第三回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课文内容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东角门
穿堂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西角门
二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贾府环境
根据黛玉的行踪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
脉络梳理
(2-4)一层: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二层:林黛玉见王熙凤。
(7-12)三层: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3-14)四层:宝黛初见。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脉络梳理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看到了什么?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思考:
思考
【外观宏伟】 那蹲在门口俯视行人的大石狮子,那巍峨的兽头大门,已是不同凡响,匾上还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不仅显示了贾家蒙受皇恩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更表现出贾府宏伟气派。
【布局考究】 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轩峻壮丽,内部也气概不凡。
【陈设华贵】
①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
有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记,足见贾府受到的恩宠待遇,与皇室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还有对联,表明来往的宾客都是豪门贵族,可以想见贾府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②第九段关于王夫人东房的描写。
炕上铺的,陈设器用,如何摆放,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富丽而不俗,于显贵中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
贾府的典型环境
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
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
三间兽头大门;
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又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便如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俊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条大俑路,直接出大门的。



王夫人处
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饰以金钱蟒的靠背、引枕、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个文王鼎匙箸香盒,右面几个汝窑美人瓢——瓢内插着时鲜花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
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御笔亲书用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记、镶着錾银字迹的对联....
大紫檀雕螭案、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墨龙大画、金蜼彝....
贾府的建筑
1
2
3
———陈设华贵
———外观宏伟
———布局考究
华丽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丫鬟们:“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说笑”。
主子们:更是雍容华贵、举止骄矜。
等级分明
规矩森严
进府时: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另换几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再由婆子们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方进入垂花门。
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丫鬟旁边执着拂尘、痰盂、巾帕;李纨、熙凤二人鲤鱼案旁布让;寂然饭毕,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贾府的气质
贾府环境特征
硬件
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软件
华丽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等级分明
规矩森严
钟鸣鼎食之家
诗书簪缨之族
(封建社会的缩影)
小结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内容上:1、展示日常生活场景,交代人物身
份和人物间关系。
2、衬托表现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
趣。
结构上:1、渲染营造营造某种氛围,为后文
做铺垫。
2、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推动情节
的展开。
小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人物描写
林黛玉的特点
A.细心多虑
B.美貌多情
C.体弱多病
人物描写
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请举例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特点的。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 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王熙凤
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人物描写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
A.写出场 B.绘肖像
C.见黛玉 D.回王夫人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A.写出场
B.绘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C.见黛玉
这是通过王熙凤的举止言谈表现她的感情变化反映她内心世界的精彩描写。
D.回王夫人
由于王熙凤的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才能,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贾宝玉
在黛玉眼中,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
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2、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人物描写
A.出场前(侧面勾勒)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 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 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 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 傻,只休信他。
B.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宝黛初逢
林黛玉
贾宝玉
心有灵犀一点通


课文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课文总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课文拓展
为什么要写宝玉对黛玉的取字?
贾宝玉为何要摔玉?
贾宝玉的出场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为什么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
为什么独有她“放诞无私”
如何看待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怀?
如何理解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
小说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文中《西江月》诗句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刻画有何作用?
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仆人、服饰?
课后思考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