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案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叙事性比较强,曲调采用商调式,旋律较为平稳,四四拍子。歌曲有两个乐段,由八个乐句组成,前面和中间穿插有前奏和间奏,适合用锣鼓进行伴奏,教材在原歌基础上对歌词的后四句进行了改编,表达了生活变得美好,因此歌曲的情绪变得较为欢快、热烈。
教学设想:
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孩子喜欢游戏和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特征,教学开始设计了节奏游戏,通过节奏的变化结合声势动作让学生掌握锣鼓经的音乐节奏特点,歌曲教唱环节采用听唱法、跟唱法、视唱法、画旋律线、师生接龙法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旋律并能熟练演唱歌曲,最后能用鼓、锣、拨等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风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熟记歌词。
2.通过有趣的声势节奏练习,使学生能用鼓、锣等民间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凤阳花鼓》并积极参与演唱和器乐伴奏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能在活动中唱准歌曲、熟记唱好歌词。
2、能用鼓、锣等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声势动作节奏游戏
咚咚
咚咚锵
0
|咚咚
咚咚
锵
0|咚咚
咚咚
锵
锵
|
咚咚
咚咚
锵
0
||
X
X
X
X
X
0|
XX
XX
X
0|XX
XX
X
X
|
XX
XX
X
0
||
拍掌
拍掌
拍掌
拍掌
拍掌
0
0
X
0
|
0
0
X
0
|
0
0
X
0
|
X
X
X
0
||
跺脚
跺脚
跺脚
跺脚
跺脚
跺脚
示范声势动作,同时念“锣鼓经”
学生模仿
播放前奏音乐学生默念锣鼓经,并做声势动作
在原声势动作的基础上加入跺脚的声势动作
学生模仿
分组练习声势动作并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作
三、新歌教学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速度?板书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再次聆听范唱,请生分段?并简单介绍歌曲的前奏和间奏
学习第一乐段
采用听唱法、视唱法学习旋律,感受民歌韵律。
B、难点练习:第四乐句-通过柯尔文手势或者旋律线条学习难点
C、学习第一段歌词:师带领学生按演唱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韵律和叙述性的情感表达.
简单介绍歌词的历史和来历:旧时在明王朝统治下,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人们乞讨演唱时的道具,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悲切)同时强调唱好:“说、道、凤、好”几个字。
D、师用琴进一步巩固学生唱准第一乐段的旋律,处理歌曲的情感力度
(4)学习第二乐段
A、播放第二乐段的范唱或者师范唱,提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让生感受体验旋律的高低走向变化和重复
B、歌词讲解: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学唱旋律
D、按节奏读歌词并跟琴演唱,进行渐强渐弱的处理,注意强调“变、好
歌、飞”几个字的演唱
(5)完整而又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
1、打击乐器伴奏: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复习巩固声势动作
2、选几个学生用:鼓、锣、钹的实物演奏进行练习
3、歌曲表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演唱和感受了凤阳人民的幸福,最后就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来祝愿凤阳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