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15: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鲲鹏展翅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岳飞,岳鹏举
大鹏金翅雕
北冥有鱼
课文学习重点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③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míng )
鲲鹏( kūn )
抟( tuán )
迁徙( xǐ )
朗读,积累字音
疏通、翻译课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文章结构
第1层:由鲲到鹏形象变化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第2层:迁徙南冥气势
鹏鸟奋飞:奋飞气势壮美
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第3层:俯瞰大地,抒发天地浑茫的感慨
鲲鹏的形象
形体
力量
依凭
内心
硕大无比、伟岸
强大无穷
扶摇而上的九万里长风
志存高远、百折不挠
课文鉴赏要点
  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
  ②想象雄齐瑰丽,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已: 。
知识梳理
悬挂
迁移
拍打
盘旋飞翔
离开
罢了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 意思 。
(2)其正色邪
通 , 意思 。




语气词,吗

3.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今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4)野马也
古义: 今义:
奋发
生气,发怒
海动
泛指海上运输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高山湖泊名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野生的马
4.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方位名词
向上
奇怪
怪异的事物

{
大风
名词,气息
5. 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代词,指大鹏
表示选择
二、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金题演练
一、阅读《〈庄子〉一则》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怒而飞 ( )
(2)志怪者也 (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振动翅膀
记载
向上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3.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有仙则名
B.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自劳军
D.志怪者也/非澹泊无以明志
B
B(A.名字/出名;B.知道;C.飞上/皇帝;D.记载/志向)
4.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如在写鹏起飞时,说它“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B.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C.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D.本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运用了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D(并非“现实主义”,应是“浪漫主义”。)
积累:
沉鱼落雁、每况愈下、支离破碎、螳臂挡车能者多劳、对牛弹琴、大同小异、变化无常分庭抗礼、捉襟见肘、失之交臂、何罪之有、望洋兴叹、夜以继日、相濡以沫、善始善终、唇亡齿寒、旁门左道、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朝三暮四、越俎代庖、大相迳庭、不近人情、不知天高地厚、化腐朽为神奇、
君子之交淡若水、哀莫大於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