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的思想主张及其作品;
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文章语句,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
4.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鄙视富贵,崇尚自然,提倡物我合一,无道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观精神境界。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作者简介
《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比喻,有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庄子》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作品简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我会读
míng
kūn
péng
xǐ
tuán
yé
我会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同“溟”,海
大鱼名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的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我会译
鹏之背,不知其
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我会译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代词,它的
结构助词,的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它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好像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代词,这
海水运动
迁徙
到
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离开
凭借
风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上说“鹏
鸟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旋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用
气息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湛蓝
表示选择
真正的
同“耶”,疑问语气词,吗
代词,它,指代大鹏
向下
这样
罢了
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罢了。
我会析
1、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鲲鹏的形象的?
1层:鲲化为鹏(1-3句)
2层:大鹏迁徙(4-8句)
3层:仰望苍天(9-11句)
鲲鹏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我会析
2、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助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意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有所待)。
我会赏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们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
主旨归纳: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本文通过借鲲的变化,鹏的飞升,描述大鹏在一个广大的世界中飞翔的离奇故事,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归纳总结
北冥有鱼
第1层:鲲化为鹏----形体硕大,气势恢弘
第2层:大鹏迁徙----乘风而起,气势壮美
第3层:仰望苍天----拟想大鹏,想象奇妙
渴望
自由
《北冥有鱼》一文,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写作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章借助寓言,把世间万物都要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形象上,如鲲、鹏等,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文中对鲲鹏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如“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境界雄奇、高远,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拓展延伸
1、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2、“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报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拓展延伸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依的,都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
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着之不如今也?”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知识积累
《庄子》中塑造的鲲鹏形象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 深远,你能说出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毛泽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大鹏在向南海飞的时候,凭着旋风的力量,翻动翅膀,飞上九万里高空。
扶摇和羊角都是旋风的名称。
与“鹏”有关的成语:
知识积累
出自《北冥有鱼》的成语有: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鲲鹏展翅、鲲鹏之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1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能准确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目标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我会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háo
tiáo
庄子与惠子游 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桥
这
在
游玩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快乐
悠闲自得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怎么
结构助词,的
你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
如此如此
已经
本来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代词,指鱼的快乐
固然
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哪里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我会析
1、这场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3、庄子遭到惠子的反驳后,又是如何回答的?
4、在这场辩论中,究竟谁是胜利者?请简析。
任务一:走进双方辩论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到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是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意思却是“怎么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利者。
1、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3、这则短文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我会析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任务二:体会人物性格
这则短文反映了庄子“物我合一”的思想。
4、惠子和庄子在看待外界事物的方式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5、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和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我会析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善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任务二:体会人物性格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巧辩、尚美、超然)
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的是庄子
与惠子围绕人是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
场辩论,辩论中惠子 、 、拘泥,
庄子 、 、超然,反映了两人
不同的思想、性格、气质。
好辩
求真
巧辩
尚美
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拓展延伸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以乌龟自喻,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粪土”,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
拓展延伸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拓展延伸
鲲鹏逍遥越千年,
秋水文章万古传。
功名利禄皆粪土,
子自畅游天地间。
结束语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相濡以沫
大而无当 大相径庭 中规中矩 得心应手
朝三暮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邯郸学步
唇亡齿寒 善始善终 莫逆之交 东施效颦
相濡以沫 吐故纳新 夜以继日 何罪之有
望洋兴叹 捉襟见肘 对牛弹琴 不近人情
螳臂挡车 沉鱼落雁 失之交臂 唯命之从
不知天高地厚 化腐朽为神奇 小巫见大巫
?
知识积累
出自《庄子》的成语
课堂延伸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