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5 16:55:08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这一天,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为什么每年这一天都会拉响警报 这是在纪念什么事件呢
第14课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简单经过:
结果: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制造战争借口
东北三省沦陷
东北军
20万人
日本军队
1.9万人
资料:
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军队只有1.9万人,而中国东北军有20万人.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绝对的优势.但为什么日本仅用了四个月就侵占了中国的整个东北
这两封密电反映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奉行的政策是什么
密电二(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密电一(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阅读-----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细菌战使人体腐烂
2003年因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
中国共产党: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组成抗日义勇军
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的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杨靖宇组织的游击队
杨靖宇
华北危急!!!
侵占东三省后,日本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自主学习课本P72,落实下列基础知识。
目的: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西北文化日报》报导西安事变的消息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目的:
5、结果:
6、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 杨虎城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又称为“双十二事变”)
议一议: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张学良(1900——2001)
杨虎城(1893——1949)
苦谏
兵谏
亲日派:
亲美英派:
日本:
西安事变后国内外政治势力的态度:
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 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宋美龄等竭力营救.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 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怎么处置蒋介石
假设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你对蒋介石是杀还是放?理由是什么?
其次,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团结抗日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杀掉蒋介石不利于团结抗日。
首先,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最高统帅,他的地位在中国暂时无人替代,一旦杀掉蒋介石,势必造成全国大乱,达不到“逼将抗日”的目的。相反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乘乱而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
博古(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中共参加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
西安事变结果:
和 平 解 决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1.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1931.9.18)
蒋介石不抵抗
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
西安事变(1936.12.12)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