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12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第二章打包8个)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2.2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鲁教版 | ||
科目 | 地理 | ||
更新时间 | 2013-04-08 10:28:59 |
C.44
(3)此时,图中丙城吹________风,请在图中画出风向。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用锋面图例在其中的一条虚线上标示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
(5)图示东部地区有世界最典型的______气候,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冷、暖锋过境后均会有晴朗的天气出现,反气旋因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6.B 7.B 8.B [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其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台风中心位于关岛的西北,此时关岛的风向为偏南风。]
9.(1)暖 向东 (2)前
(3)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4)都容易形成阴雨、大风天气 受单一性质的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解析 由图所示,锋面之上的暖气团势力强,它推动着冷气团向东运动,因存在着暖气团的爬坡,故在锋前容易形成降水;但锋面过境后,在单一暖气团的控制下,天气一般晴朗。
10.(1)反气旋 低气压 (2)A (3)东北 绘图(见下图)
(4)绘图(见上图)。
(5)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第(1)题,气流状况指气旋和反气旋,气压分布状况指高压和低压。第(2)题,甲处气压值:1 035百帕<甲<1 040百帕,乙处气压值:1 000百帕<乙<1 005百帕,甲、乙两处气压差:30百帕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引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
A.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6.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原因是( )
A.海上的温度差别大于陆地
B.海上的气压梯度大于陆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
7.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速及风向的变化情况为( )
A.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B.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C.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D.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综合题
8.右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是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
(3)用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D 2.C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3.B 4.D [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5.A 6.C 7.D
8.(1)④ ⑤ (2)B 受热膨胀 A 下沉 (3)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图示如下: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地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截至4月9日已造成25人遇难,13人被困井下,结合“该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主要原因是( )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块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到目前为止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乙图中雄伟壮丽的景观的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而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完成8~9题。
8.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C.冲积扇位于河流下游附近
D.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
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A.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B.波浪作用不明显
C.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D.多沙洲、沙岛发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综合题
10.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框内字母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相互转化的条件,其含义分别是: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⑥________,⑧______。
(3)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______,最不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代号是______。
(4)图中数码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表示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填序号)。
11.读“某河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在A、B两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和特征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2.C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就是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3.B 4.A 5.B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影响。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及新老关系可知,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背斜顶部岩层易被侵蚀,煤层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适合露天开采;背斜顶部水分流向四周,不易渗水,故乙处开采比较安全;背斜顶部适宜储气,故在a处易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利于储水,在此地开采易发生透水事件。丁处为断层,岩石破碎,易被风化和侵蚀,形成沟谷和河流。]
6.C 7.B [第6题,甲图是长江三峡的巫峡,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乙图是珠穆朗玛峰,主要属于内力作用;丙图是桂林山水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丁图是黄河壶口瀑布,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第7题,乙图是珠穆朗玛峰,是在内力作用下地壳抬升,加之外力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
8.D 9.D [第8题,洪积扇和冲积扇都发育在山口(或山前)。洪积扇多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多形成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是河流的沉积作用与海浪的顶托作用的结果,不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第9题,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流分汊较多,受海浪的影响较显著,多沙洲和沙岛。]
10.(1)侵入型岩浆岩 沉积岩
(2)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3)B A (4)①②
11.(1)A处;A处位于河流左岸(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床深。(2)黏土、粉砂、砂、砾石 因为颗粒大的先沉积 (3)北岸 在北半球河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作用强于左岸,左岸沉积作用强于右岸,小岛北岸沉积作用较强,容易发生沉积。 (4)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 因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情况下容易沉积,且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河汊纵横交错。
解析 从图中纬度变化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从河流的流向看,A地位于左岸,B地位于右岸;河道最下端以小岛为界分为左右河道。从问题可以逆向推论的信息有建港与水深有关,河道水深有利于建港,需要考虑泥沙堆积因素;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一般来说,在北半球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作用强于右岸,左岸侵蚀作用强于右岸。综合分析:港口选择A处,因位于河流左岸(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河床深。C处钻探自上而下将获得黏土、粉砂、砂、砾石,因为颗粒大的先沉积。在小岛北岸沉积作用较强,容易发生沉积。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因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或海潮顶托的情况下容易沉积,具这样形成的地形地势平坦,河汊纵横交错。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2课时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部分假日安排的通知提到,国庆节放假7天。据此回答1~2题。
1.放假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2.下列有关放假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
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期
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
D.我国东部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
3.读下图,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的成因相同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5.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6.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8.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b带风向的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综合题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极锋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
(5)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______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_______。
10.读“北半球甲、乙两地各月气压值曲线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只考虑热力作用,甲、乙两地中位于陆地的是______地,位于海洋的是______地。
(2)7月份与1月份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月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之间风力最小的月份是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地7月份降水明显高于1月份,你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D 6.C [本组题主要考查海陆间的大气环流。由图可知,海洋上出现低压,陆地上出现高压,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1、2月;A地为高压中心的南部,应该吹西北风;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反映了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7.B 8.A [第7题,A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8题,b位于中纬度,应为西风带的位置,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9.(1)如下图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见上图 (4)西 极地东
(5)冬季 亚洲高压 海洋 带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6)西北风
解析 此图考查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据图中纬度位置可判断气压带的位置,进而可绘出风向。风向的绘制应注意图示为南半球,向左偏;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以看出,各气压带位置偏南,因此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故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将为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则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将变为西北信风带。
10.(1)甲 乙
(2)1 1月份的气压差比7月份大
(3)3、11 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差最小
(4)7月份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了大量的水汽,降水多,而1月份正好相反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气温以及天气的影响。只考虑热力因素,则夏季海洋上气压高,陆地上气压低,冬季海洋上气压低,陆地上气压高,因此可以判定甲地位于陆地上,乙地位于海洋上;由图看出1月份,海陆的气压差值大于7月份的气压差值,因此1月份的风比7月份的风要大;3月和11月,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最小,因此风力最小。2.3 水圈和水循环 第2课时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流的洋流是暖流
B.由北向南流的洋流是寒流
C.寒流水温一定低于暖流水温
D.暖流水温不一定高于寒流水温
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4.下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途经的4个城市。流经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 )
城市 附近洋流代号 位置 火炬传递活动日期(当地时间)及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甲 ① 37°45′N 122°27′W 4月9日 α
乙 ② 34°40′S 58°30′W 4月11日 β
丙 ③ 23°37′N 58°35′E 4月14日 γ
丁 ④ 35°17′S 149°08′E 4月24日 δ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为寒流 D.④为暖流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 )
①L1向东流,L2向东流 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 ③L1向东流,L2向西流 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假如L1和L2流向相同,则(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7.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实际调查发现④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可能是( )
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10.下列四幅图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及洋流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洋流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洋流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按性质分属于______流。
(2)图中A、B、C、D所示洋流中,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增湿作用的洋流字母代号是________,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A、B、C、D中的______有关。
(3)图中阴影处表示的是______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沿岸________。影响该渔场生产的主要自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暖流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
2.B 3.D [第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大洲轮廓线(局部)可以判断出洋流所在的大洋是大西洋。第3题,在上题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洋流所在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此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作用是降温减湿。]
4.D [根据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途经的城市和表中四城市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城市为旧金山,乙城市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丙城市为马斯喀特,丁城市为堪培拉。流经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①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②为巴西暖流,③为北印度洋暖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选项D正确。]
5.B 6.D [由经纬度可知此海域为印度洋,据图中纬度可以推知L2为南赤道暖流,总是自东向西运动,L1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季时自东向西流动,夏季时自西向东流动。]
7.A [北半球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运动。]
8.A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纬度位置判断。从图中纬度知图示为北半球,图中①②纬度位置较低,因此海水温度高于③④。由于①处位于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西部,有暖流经过,而②处位于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东部,有寒流经过,因此①处水温高于②处。]
9.B [④处位于大洋东部,从世界渔场的分布看,只有北海渔场位置与其相符;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而成的。]
10.D [根据图中的纬度可知,A、B、C都位于北半球。B、C图中的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显然是错误的。A图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应为寒流,而图示为暖流,故此图也是错误的。D图位于南半球的大陆东岸,为暖流,故D项正确。]
11.(1)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寒
(2)C D
(3)秘鲁 上升流 厄尔尼诺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南太平洋洋流的分布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是沿岸上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