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0 16: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初中语文课件
部编版
七年级下
21、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王安石
诗文诵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足鸡豚: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莫:
不要。
腊酒浑:
腊月所酿的酒,成为“腊酒”。浑,
浑浊。酒以清为贵。
诗文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又一村。豁然开朗,村舍俨然。
疑:怀疑。
暗:暗淡。
诗文赏析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月,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土地神)。祈求丰收。
【诗意】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诗文赏析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若:
如果。
闲乘月:
趁着月明来闲游。
【诗意】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拄:
拄着。
无时: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文赏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了什么?
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并赏析“莫笑”、
“足”两词。
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诗文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诗文赏析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诗文赏析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诗文赏析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句描写了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丰年的心愿,
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写景
抒情
村外之景
村内之情
诗文赏析
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诗文赏析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
山村心情的表述,点明了游村的
诗题,而“夜扣门”与首句“农
家”摇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4.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文赏析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也是诗人发表的感概。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展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农家——丰年足食物
村外——景色优美
村内——民风古朴
希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
无限向往
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其诗、文、词诸体兼长,学识渊博,行文独具个性,于写实中寄托深思,著有《定庵文集》。
作者介绍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龚自珍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当时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己亥杂诗》这首诗。
背景资料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诗文诵读
浩荡离愁百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
诗人的马鞭。吟,
指吟诗。
天涯: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诗意】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东指:东方故里。
诗文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
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比喻
【诗意】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诗文赏析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文赏析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夕阳西沉、黄昏将至,更添一种日暮穷途的感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这两句抒写了作
者离京时的心境,离愁别绪、
怨恨以及失落感交织在一起。
诗文赏析
2.怎样理解结尾的主旨句?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国家,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落红不是无情物”,以花自喻,移情于物,
已是胜人一筹;“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是新生命的讴歌。
诗文赏析
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了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成为传世名句。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抒情叙事
辞官南归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移情于物
表明心志
失落离愁
甘愿奉献
离情浩荡
肠断天涯
落红有情
化泥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