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设想:
?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歌曲曲调平稳,曲风活泼,民族色彩浓郁。教学时,通过结合声势动作让学生掌握民族打击乐器鼓、锣等的节奏,同时让学生逐步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最后能用鼓、锣、钹等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背唱出歌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能熟记歌词。
2.学会用鼓、锣等民间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凤阳花鼓》,并积极参与演唱和器乐伴 奏活动。
教学难点:
能在活动中唱准歌曲,背唱出歌词
能用鼓等民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沙锤、响板、鼓、锣、钹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声势动作节奏游戏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音乐节奏游戏《你拍我拍真快活》
2、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节奏游戏,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并学会。
教师出示节奏,学生尝试自己拍击。
教师出示第2条节奏,学生集体拍击
教师加入声势动作(双手轮流拍腿,拍掌),学生模仿。
全班分为两组,分别练习节奏。
学生进行合奏,口念锣鼓经。
教师弹奏《凤阳花鼓》前奏,学生默念锣鼓经,同时做声势动作。
教师在原声势动作的基础上加入跺脚的声势动作。
学生分成两组练习声势动作,一组拍腿、拍掌,另一组跺脚。同时继续默念锣鼓经,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合作。
【设计意图】:将锣鼓经和声势动作结合,可以有效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复杂的锣鼓节奏变得简单易学了。再通过独立完成声势动作,过渡到两组合作完成声势节奏,为学生建立了合奏的雏形,也为后面的环节——简单锣鼓合奏做好了铺垫。在节奏游戏进行的同时,弹奏歌曲的前奏、间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的速度,建立恒拍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节奏游戏当中逐渐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新歌学唱
学唱歌词
学前八小节歌词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歌曲背景。
教师介绍歌词,带领学生按演唱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韵律。
教师弹奏清唱歌词,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逐步跟随。
学生基本掌握演唱歌词后,教师弹琴进一步带学生唱准该八小节旋律。
学唱后八小节歌词(方法同上)
完整演唱歌词。
教师弹前奏和间奏,学生加入声势节奏伴奏,并随琴演唱歌词。
有表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逐渐背唱。
【设计意图】由于这是一首民间歌曲,产生的背景离现在比较久远,因此,通过教师对歌词的介绍,能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进一步了解民歌的产生及其风格,对歌词的记忆也有一定的帮助;带学生按歌词演唱的节奏朗读歌词,一方面可以熟悉歌曲的节奏,化解歌曲演唱时的节奏难点,让学生更快的学会唱,另一方面,可以将歌曲演唱时要强调的重音、强拍、力度在此处进行渗透,也为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做好准备。
表现歌曲
打击乐器伴奏
每位学生用教师准备的小沙锤或响板听音乐为歌曲伴奏
教师选出几个学生用鼓、锣、钹的实物演奏进行练习
歌曲表演
在歌曲的前奏与间奏部分,老师用琴弹奏旋律,部分学生用民族打击乐器实物演奏加入,其他学生用声势动作参与,演唱时学生跟音乐有表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将之前练习的声势动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实物进行演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兴致和欲望,同时,简易的合奏训练也为孩子们的合唱做好了准备,更渲染了民族音乐的气氛,提高了孩子们的演唱兴趣,这样演唱演奏结合的活动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及特点。
五、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