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龙口五中 姜萍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描绘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
难点:掌握描述一个大洲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运用
此方法描述其它大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世界自然和人文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三个小标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在区域地理中,不管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学习的方法大体相似,都是从位置入手,学习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地理特征一般包括农业 、工业、交通、居民、城市等。不过不同的区域侧重点有所不同。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河流
人文环境 农业
工业
人口与居民
珠穆朗玛峰
亚洲景观
喜马拉雅山脉
亚洲景观
里海
青藏高原
亚洲景观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 、北半球
2、纬度位置:
最北:北纬81°
最南:南纬11°
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东西距离最长
面积最大
世界第一大洲
3、海陆位置:
北:北冰洋
东:太平洋
南:印度洋
西面:欧洲
西南:非洲
东北:北美洲
东南:大洋洲隔
海相望
描述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如:09年会考题的法国位置描述
亚洲地理分区:
二、亚洲的地形
亚洲地形特点:
1、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间
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
分析一个地区地形特点的方法:
1、地势特点是什么
2、该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3、主要地形分别分布在那里
分析一个地区地形特点的方法
1、地势特点是什么
2、该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3、主要地形分别分布在那里
欧洲地形图
对比北美洲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亚洲的河流:
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周边的海洋
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河流由地势高 →地势低
根据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或者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
四、亚洲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广
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季风不稳定)
夏季风势力强,或者持续时间长,降水就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夏季风弱,或者持续时间短,降水就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雅库茨克
哈尔滨
乌兰巴托
孟买
雅库茨克和孟买气温的差异很大,
主要原因是纬度的不同造成的。
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都在北纬45度左右,
降水的差异很大
距海远近的不同,海陆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二、地形:
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三、河流:
从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四、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图和人口多的图片,加深对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大洲的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归纳等方法,明确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3、使学生知道各种地域文化虽然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各地的经济差异。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生成的压力,
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自然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于人文环境的学习就显得比较容易。亚洲的人文环境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内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亚洲区域面积广,这部分知识的侧重点在于亚洲人文环境各方面的内部差异。
2000年,世界人口60.55亿,亚洲人口36.8亿;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有6个分布在亚洲;
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的人口(2000年)
世界 人口?
亚洲 人口?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
亚洲
61%
其他大洲
39%
60.55亿
36.8亿
请按人口总量从大到少给各大洲排队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主要大洲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率图
请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有多少个?分别是哪几个?
中国
日本
印尼
孟加拉
印度
巴基斯坦
土地不能休耕
人口过多对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
控制人口
科技兴农
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要求增加粮食
开垦坡地干旱地带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土壤肥力下降
粮食产量下降
恶 性循 环
人口
增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减少粮食需求
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
改善环境
良性循环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控制人口
科技兴农
二、多样地域文化
多样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是:
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
亚洲内部经济差异
殖民主义
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新加坡的港口
出口石油,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沙特阿拉伯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