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研究磁铁 教学设计
执教者:余新兰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重点: 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以及视频“磁体的秘密”和视频“磁铁王国”。
学生:每组有铁架台、大头针、铁钉、实验盒、信封、塑料片、啤酒盖、布块、玻璃球、小刀、图钉、硬币、铝片、磁铁等,共5个小组。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课件出示视频“磁体的秘密”。
(二)认识各种磁铁
让一个学生先为它们取名,再用课件揭示其科学名称。
课件分别揭示这三种磁铁的S极和N极)。
(三)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活动一:( 磁铁 能 吸 铁 。 )
实验活动二:( 磁铁 两端 磁力强,中间 磁力弱)
实验活动三:( 磁铁 同极 相斥,异极 相吸)
(四)看课件介绍,了解司南 和 磁悬浮列车 及有关知识。
(司南能指示南北)
(五)课件出示“磁铁王国”。
总结延伸:其实磁铁的用处不止这些,随着我们科技的不断发展,磁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请同学们下课后找一找磁铁在生活的用途,我们下节继续研究这神气的磁铁。
板书设计: 4. 研究磁铁:
能 吸 铁 两端 磁力强,中间 磁力弱
能指示南北 同极 相斥, 异极 相吸
4. 研究磁铁 导读提纲:
活动一:磁铁能吸起的物体是(√):大头针( )铁钉( )塑料尺( )
纸片( )小刀( )图钉( )硬币( )牙签 ( )
我们发现:
活动二: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一样吗 (√)答:一样 ( )不一样 ( )
我是这样检测出来的:
。
活动三:“磁极相互作用”的实验记录{磁铁上红色的是南极(S),蓝色的是北极(N)}:
磁极靠近 观察到的现象
S极与S极
N极与N极
S极与N极
N极与S极
根据实验现象,我们认为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
四、了解 司南 和 磁悬浮列车 及 有关知识:
(一)古人早就发现了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并用磁铁做成指南针,但那时还不叫指南针,叫它“司南”。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示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 ,勺口指的方向就是 ,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知道:司南能
(二)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之间巨大的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之上,列车与轨道之间几乎没有摩擦、撞击,几乎没有噪声,此外还少了发动机的震动,乘坐非常舒适,在能源使用上污染既少又经济,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此种交通工具。我国上海已经有磁悬浮列车了,每日客流量达8000多人次。2006年3月,沪杭磁悬浮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全线长约175公里,正常速度为450公里/小时,预计于2008年建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投入运营。
《磁铁的性质》教学反思
在《磁铁的性质》课上,学生们尝试用磁铁去吸不同的材料(很多材料都是课前准备的,也有一部分来自学生),汇报交流了,我说:“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好吗?”
生:磁铁能吸铁钉、大头针、回形针 师:其他组是否也都能吸呢?
生齐说:都能。 师:还能吸什么呢?
生:还能吸自动笔铁的部分和桌子铁的部分 生:还能吸一元的硬币和五毛的硬币
…… 生:还能吸一毛的硬币。
我一愣,一元的硬币是镍,都能吸,五毛的有些行,有些不行,可是一毛的硬币都是铝做的,课前自己也试过了,都不行。于是我不假思索就否定了他:“不会吧,你自己搞错了吧?”话刚说出我就后悔了,应该让他验证一下。其他的同学也都喊起来:不会的,不会的,一毛钱的硬币吸不住的,我们早就试过了!因此在我的教案中早就确定一毛的硬币属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一类物体。
没想到他居然也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大声说:“一毛的硬币的确能吸,你们瞧!”
他举起用磁铁吸住的一毛硬币的一霎那,我的尴尬使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怎么办?教师的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沉默几秒之后,我才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科学就是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谢谢这位同学!”
我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拿起他的一毛硬币一看,原来是二○○五年新版的一角硬币,也是镍币,我还没在市面上看到过呢!看来我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啊。
反思: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有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因为科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教师的设计意图看,只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铁一类的物质能被磁铁吸引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探究出现了矛盾,根据教师的准备,一角硬币是肯定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此时如何处理?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让这位学生在大家面前验证。虽然最后的结果证明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我从学生那里懂得了:我们备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该备好学生;路培琦老师说过:不要把我们的科学课上成假装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有时侯学生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钻研的不仅仅是教材,更应该好好钻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因为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过时了。在充分的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游仞有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充分的预设准备正是很好地处理生成性问题的前提。
在科学课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通过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会不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田县柯坑中小公
开课教学研讨活动
2009.12.114. 研究磁铁 教学设计
执教者:余新兰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重点: 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盛水的水槽、铁钉、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无S、N标记的磁铁。
学生:每组有铁架台、大头针、铁钉、实验盒、信封、塑料片、啤酒盖、布块、玻璃球、小刀、图钉、硬币、铝片等,共5个小组。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讲述:略
2、学生先说说方法,再上台演示。
3、引导: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板书:磁铁 能吸铁)
(二)认识各种磁铁
1、谈话:大家喜欢玩磁铁吗?你们玩过什么样子的磁铁呢?指名答
2、讲述:常见的磁铁有这么几种,我们来认识一下。你们可以从信封中取出这些磁铁,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先为它们取名,再用课件揭示它们的科学名称: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3、提问: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磁铁有什么共同点吗?追问:为什么要标上S、N?
讲述:磁铁的两端称为两极,标有字母S的一端是磁铁的S极,又叫南极,标有字母N的一端是磁铁的N极,又叫北极。(课件分别揭示这三种磁铁的S极和N极)
(三)探究磁铁的性质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研究磁铁)我们先来研究条形磁铁。
2、实验活动一: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大头针和装了水的烧杯,动手前,组内同学先讨论讨论怎么来研究呢?实验时,大家要注意观察,并且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表一部分。由组长上来领取实验材料。
(1)学生分组交流,实验,记录;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2)各组汇报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板书:能吸铁。)
(3)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3、实验活动二: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一样吗 ( )
我是这样检测出来的:先用磁铁的两端吸大头针,再用磁铁的中间吸大头针,发现两端
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说明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
(板书: 两端 磁力强,中间 磁力弱)
4、实验活动三:刚才我们研究时,只用到了一块磁铁,如果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大家根据实验记录单上表二部分列出的几种情况先预测一下,再动手实验,并且要把把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现记录下来。组长领取一块条形磁铁。
(1)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2)学生汇报,引导得出磁铁的性质。(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同学们又发现了磁铁的一条性质,如果有一块特别的磁铁,它没有表明S、N极,你能知道它的两级吗?组长来领取材料,看看哪个组最先找到它的S、N极。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你是怎么找到它的S、N极的?
假如没有其它的磁铁,就这么一块,有办法知道它的S、N极吗?同学们可以悬挂起一块磁铁,试着转动它,等它静止后会怎样呢?我们动手试试。
(1)学生分组实验,用细线将条形磁铁悬挂在铁架台上,注意观察它静止后的位置。(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等磁铁静止下来后,发现了什么?
(3)小结:磁铁的S极总是指向地球南端、N极总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们也把磁铁的S极称为南极,把磁铁的N极称为北极。(板书:指示南北)
(四)了解“司南”
1、讲述: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并用磁铁做成指南针,但那时还不叫指南针,叫它“司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看课件介绍,了解司南及有关知识。
(五)总结延伸
1、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磁铁的许多性质,谁来说一说?谁还有什么问题?
2、延伸:其实磁铁的用处不止这些,随着我们科技的不断发展,磁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请同学们下课后找找磁铁在生活的用途,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这神气的磁铁
板书设计: 4. 研究磁铁
能 吸 铁 两端 磁力强,中间 磁力弱
同极 相斥,异极 相吸 能指示南(S)北(N)
大田县柯坑中小公
开课教学研讨活动
2009.12.11(共17张PPT)
执教者:余新兰 2009.12.11
小学科学 第4单元
磁铁有磁性
指 南 针
N
S
“磁体的秘密”
环形磁铁
条形磁铁
马蹄形磁铁
活动一:磁铁能吸起的物体(√)
大头针 铁钉 塑料尺 纸片 小刀 图钉
硬币 牙签
√
√
√
√
我发现:
磁铁 能吸起铁一类的物体
即:磁铁 能吸铁
√
同一块磁铁各部分
磁力大小一样吗
一样 不一样
我是这样检
测出来的:
√
先用磁铁的两端吸大头针,再用磁铁的中间吸大头针,
发现 两端吸得多,
中间吸得少,
说明磁铁 两端磁力强,
中间磁力弱。
活动二:
磁铁上红色的是南极(S),蓝色的是北极(N),
N与N在一起会______ ,
S与S在一起会___ ___,
N与S在一起会___ ___,
S与N在一起会___ ___。
我们发现: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互相排斥
互相排斥
互相吸引
互相吸引
活动三:
能指示南北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那时还不是指南针。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司南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这是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之间巨大的排斥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之上,列车与轨道之间几乎没有摩擦、撞击,几乎没有噪声,此外还少了发动机的震动,乘坐非常舒适,在能源使用上污染既少又经济,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此种交通工具。我国上海已经有磁悬浮列车了,每日客流量达8000多人次。2006年3月,沪杭磁悬浮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全线长约175公里,正常速度为450公里/小时,预计于2008年建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投入运营。
关于本节磁铁的性质,“磁铁王国”
关于磁铁的性质,除了以下三种,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请同学们下课后找一找: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