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一)
班别 姓名
(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B D C A C A C C B B
12.(1)土地改革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1)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B
(4)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14.(1)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个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的错误的影响)。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5.(1)①1921年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③延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 ⑤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⑧马克思主义
(2)人数由少到多。力量不断壮大,赢得人民支持。(任答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一)
班别 姓名
(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天辟地 ②当家做主 ③星星之火 ④伟大转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4.宁夏统计局:“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 )
A.社会主义总路线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改革开放政策 D.土地改革
5.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6.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7.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厦门 B.福州 C.广州 D.南京
8.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9.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③②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0.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1.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非选择题(28分)
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根据下列揭示写出相关内容。(3分)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 。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
1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请回答: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1分)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2分)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 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请在横线处写出英文字母代号)(1分)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2分)
14.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竖轴数字为100、200、300、400,右数第2条矩形数值为329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2分)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1)伟大的历程
请回答:①至⑧横线处该填些什么?请你写出来(8分)
上图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2009年______________7799.5万
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5800多万
1992年______________5100多万
1977年中共十一大_____________3500多万
1956年中共八大_____________1073万
1949年______________449万
1945年中共七大____________121万
1927年中共五大_____________57967
中共一大_____________50多名党员
该会议提出建立⑦(经济体制)
该会议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是_⑧_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56年底,_⑤_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从此进入_⑥_新时期。
1949年10月1日,__④_成立。
秋收起义后,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②__。
该会议召开于__③__(地名)。
__①__(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