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年级
下
17.短文两篇《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自主学习
一、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含义: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自主学习
二、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苔痕上阶绿
自主学习
三、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不“陋”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宁静
景——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自主学习
三、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不“陋”
②“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对偶、衬托
与人交往,高雅脱俗衬托自己的“德馨”。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通过对比,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自主学习
三、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不“陋”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高雅脱俗、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所做的事
自主学习
三、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陋室”不“陋”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惟吾德馨”
呼应开头
自主学习
四、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合作探究
一、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文章结尾引经据典,紧扣题目,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表明了作者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心迹。
合作探究
二、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陋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合作探究
三、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拓展延伸
一、课外阅读积累刘禹锡的作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拓展延伸
二、仿写《陋室铭》:
提示:
1、仿照本文格式(注意押韵);
2、可写学习篇(语文铭,英语铭等)、工作篇、处事篇、交友篇、业余生活篇(上网铭、篮球铭等)……
拓展延伸
二、仿写《陋室铭》:
范例:学生铭
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
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
杂志翻得勤,
琢磨玩游戏,
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
攀交情。无书声之乱耳,
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
混张文凭。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作业。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思考:“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