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形成原因和过程;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和移动
【学习目标】: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和分布?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西风
东北信风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1、形成条件:
地球表面下垫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特征: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 0°附近 热力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气压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特征:
风带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0°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A:原因:
由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
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对气候的影响:
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单一控制:
交替控制:
单一气压带:
单一风带:
热雨林、热沙:
温海气候:
热草气候、地中海气候、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三圈环流
形成条件原因
分布
气流运动和影响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原因
规律
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
低纬环流
中纬纬环流
高伟环流
【例5】读图,图中表示大气运动方向,A、B、C、D四个箭头画法哪些是正确的( )
【解题思路】春秋两分日时,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分布是以赤道为中轴对称分布的。此时赤道低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分布大约是南、北纬5°之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低纬的东北信风带位置也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逼近赤道,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因此,图中A箭头表示的是东南信风,D箭头表示的是东北信风,A、D之间的箭头表示的是西南季风。
【答案】A D
典型试题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由图中两股气流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为中纬度环流圈的一部分,为暖性气流,②为高纬度环流圈的一部分,为极地东风,则甲点位于300N附近,乙点位于900N。
A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和形成原因,
分布:
1月: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副极地低压被 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7月: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副热带高压被 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降温的速度快于海洋
2.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基本上呈 状分布,因为 ,
(2)北半球气压带 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海陆相间分布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 陆 热 力 差 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
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大气中心、东亚和南亚季风异同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规律、原因、影响)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分布、成因、特征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D
A
C
典型试题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 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解析]从图中大陆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海洋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可推断:近地面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大陆气温比同一纬度海洋 高,故北半球为夏季。从基础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亚洲低压和夏威灵 高压强盛,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阿留中低压和冰岛低压强盛。
[答案]B
典型试题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8~9题。
13.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A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 都是高压 D.A、B 都是低压
14.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B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①
②
③
④
赤道
北极
300E
1500W
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度与东经70度交点附近,则( )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①
②
③
④
赤道
北极
300E
1500W
当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右图示状态时,此时
正是
A.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北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北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例3】 (2008·江苏)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的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则“某月”最可能是7月,选C。第(2)题,由图知,甲地该月份位于赤
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吹东南风,选A。第(3)题,乙地大约位于38°N大陆西岸,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选D。
【答案】 (1)C (2)A (3)D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规律:
1、气压带与风带高低相间分布,且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2、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由各气压带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或下沉,
凡下沉的为高气压,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为低气压。
3、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的即南北半球的信
风带与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提问】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有何不同?他们在特征、气流、气候方面的差异?
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带在风向和气候方面的差异?
2、尝试画从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夏至日)
8、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形成原因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低压
高压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亚洲的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思考三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有规律的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跟着做相应的移动呢?
[训练题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_______________,如果此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一留在E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各题均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
(2)下面四幅等压线图中,最能正确反映此时B点所在大陆气压中心的是:( )
(3)此时北京日出于___________(方向),日落于___________(方向);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半年后,北京日出于___________(方向),日落于___________(方向)。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开普敦港温和多雨 ②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水量最大的季节
③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 ④罗马此时温和多雨
(5)此时一艘轮船从英国开往波斯湾,请问它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沿途它的航向与洋流和风向的关系如何?
结论: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1、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原因?
2、撒哈拉沙漠地区为何终年高温炎热?
3、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为何?
地处高纬度受到极地冷高压控制和极地东风影响终年酷寒,此外还有太阳高度低 下垫面等因素影响
思考四
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海陆气压分布的影响
冬季:冬季陆地降温快 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同一纬度海洋相对温度高,近洋面形成低压中心。
夏季: 陆地升温快 气温低,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
同一纬度海洋相对温度低,近洋面形成高压中心。
【学生思考】读七月等压线分布图思考,南北纬30附
近海陆各形成的气压名称?分析原因?
一月
七月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 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地区
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气压中心和时间确定:
1、依据陆地气压中心名称,例如为印度低压则位置偏低,
因在30附近,切断的是副高压
2、气压中心高压切断低压带,低压中心切断高压带
3、不同大洋的气压中心是被切断气压带的一部分
气压带断裂形成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形成气压中心
七月副高被印度低压切断
1月副极地低压被亚洲高压切断
大陆以亚洲最突出,印度低压最典型
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大陆以亚洲最突出 亚洲高压最强大
海洋上形成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
海洋面积占优势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总结:
季风环流的形成
思考
1 什么是季风?
2 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3 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5、东亚东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势力强?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的原因?
地区 夏季 冬季
东亚 东南风
海陆热力差异 西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
南亚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东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