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十课歌曲《王老先生》。
教材分析
《王老先生》是一首幽默、诙谐的外国童谣,歌曲为四四拍子,旋律简单且朗朗上口,它既是一个“读谱唱歌”的练习材料,也是一首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第一声部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乐句是由一个“1”音组成的旋律;第二声部以念节奏为主,同时加进了简易的旋律,使歌曲更加充满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王老先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参与音乐游戏,认识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掌握其时值。
3、在音乐情境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识读乐谱,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和谐地完成二声部演唱。
教学准备
CAI课件 钢琴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本课在设计上更注重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聆听、模仿、观察、感受,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力求歌唱教学充满趣味、玩味和韵味,让学生学得轻松且快乐,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呀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我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个农场的主人,在我的农场里养了很多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农场,现在,跟我一起去逛逛吧!
2、演唱激趣
师演唱:我的农场动物多,欢迎来做客
小兔小狗大白鹅,还有牛大哥
叽叽叽,喵喵喵,嘎嘎嘎嘎噜噜噜噜噜
天天跳舞又唱歌,大家好欢乐。
3、律动激趣
播放歌曲伴奏,师唱歌曲,生跟随老师律动。
师:你们喜欢我的动物吗?跟着我和小动物们一起开心的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先用歌声介绍自己,然后带着学生参观农场,再邀请学生和农场的小动物一起跳舞,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本课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发声
游戏一:模仿体验
师:我的农场动物可真多呀,咦?(数一数)怎么少了一种动物呢?小鸡都跑到哪里去了?
别急呀,小鸡最喜欢听我唱歌了,听到我的歌声,它们就会跑过来的,看我怎么把它们叫回来。
师范唱:
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叽。 课件出示:一只小鸡回来了
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叽。 课件出示:两只小鸡回来了
模仿老师演唱
师:小朋友帮我一起喊小鸡过来吧,把动作摆好了,开始!
生: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叽
师:别急,声音稍微温柔点,别把它们吓跑了。
生: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叽 课件出示:小鸡全部回来了
游戏二:聆听感知
1、范唱主题旋律
师:刚才老师就是用这句旋律来呼唤小鸡的(手画旋律线范唱)
2、仔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旋律,在听到主题旋律时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巧设情境,妙用课件,本环节采用情境呼唤小鸡的方式,指导学生用自然、明亮的音色发声,帮助学生对歌曲的主题乐句产生记忆,为后面的歌唱教学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㈠、学唱第一声部
1、课件出示歌谱,找出主题旋律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刚才我们演唱的旋律就藏在这歌谱中,它藏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歌谱中找到主题旋律并唱准旋律便很轻松了,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看谱的习惯,提高学生识谱的能力。
2、随琴视唱旋律
3、配上歌词慢速演唱,快速演唱
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速度来唱首歌曲,你认为哪种速度更合适?为什么?
5、引导学生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演唱歌曲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每天能和可爱的小鸡在一起,你的心情怎样?
6、引导学生模仿小鸡啄米的动作辅助练唱第三乐句
师:我们来看第三乐句,发挥你的想象,小鸡们可能在干什么?
生1:在聊天
生2:在唱歌
生3:在吃米
【设计意图】手势辅助演唱在音乐教学中是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较为形象的对学生的发声状态进行暗示和引导。本环节通过模仿小鸡啄米的动作让学生体会轻快和弹性的感觉,从而唱好第三乐句。
7、随琴演唱第一声部歌词
8、随乐演唱第一声部歌词
㈡、学唱第二声部
1、认读四分、八分、十六分节奏。
课件出示节奏组合
师:小鸡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可开心啦,他们还排列成了不同的队伍为你们伴舞呢,谁能读一读这上面的节奏?
2、出示低声部歌谱,师生接龙读唱
3、画旋律线指导唱结束句,强调旋律走向
4、完整念读歌谱
5、随琴完整演唱第二声部歌词
6、随乐完整演唱第二声部歌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点到面,自简入难,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地记住所学节奏,并能独立自信念读第二声部歌谱。
㈢、指导合唱歌曲
1、聆听录音范唱,感受合唱效果。
2、介绍合唱
师:将一个演唱团队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来合作演唱歌曲,我们将它称为合唱。
3、学生初次合作演唱歌曲。
4、学生评价演唱效果,师生共同讨论合唱方法。
5、学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
6、跟随录音合唱歌曲。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曾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与他人合唱歌曲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合唱的效果作出评价,能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合唱状态,且能最大的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皆建立于“听”上。
四、趣味延伸
师: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名字叫做《王老先生》,是一首欧美童谣,因为它的节奏鲜明,听起来又很活泼很风趣,所以深受当地小朋友们的喜爱,其实我们自己的家乡也有很多有好听的童谣。
出示老师家乡的童谣:师用家乡方言朗读
虫儿虫儿飞,飞到嘎嘎踢,嘎嘎不杀鸡,虫儿不过踢,
嘎嘎不杀鹅,虫儿不过河,嘎嘎不赶狗,虫儿不敢走。
列举自己家乡的童谣,生用自己的家乡方言朗读。
出示常德本地的童谣,师生共同用常德方言朗读。
上南门,下南门,东门西门不见门,
大河街,小河街,来来往往驾船人,
丝瓜井,四眼井,井中有宝水更清,
太阳山,白鹤山,山外有山四季青。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列举并朗读自己家乡的童谣,既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让大家了解童谣给大家带来的乐趣;亦是一种美的传递,让大家懂得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身边之美。
师:音乐可奇妙呀!尽管它有地域的分别,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为人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感受——快乐!只要你用心去寻找,聆听、创造,你会发现,音乐其实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