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 计数器图、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到底掌握的怎么样,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抽生)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35+4的?
生:先算5+4=9(课件)再算30+9=39
师:谁又来说说35+40是怎样计算的?
生:先算30+40=70(课件) 再算70+5=75
师:这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
二、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师:孩子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10班的“小小图书角”正式开业了,同学们借书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我们也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后回答)
生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生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生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课件)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生:减法)
师:怎样列式呢? (抽生并板书:)35-2= 35-20=
(当生说出结果时,师:算式是正确的,至于结果呢?待会我们来验证一下看他是否计算正确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借阅图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借阅图书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学导结合,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 (我们先来验证第一道题看35-2是否等于33呢? )
(1)独学:
师:请大家拿出计数器图,想一想怎样表示从35里减2呢?。
(2)对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生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从35里减2的呢?(展台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为什么要从5个里减去2,而不从30里减去2呢?
生:因为是减去2个一,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先算……再算……比较简单的说一说。
生:先算5-2=3, 再算3+30=33.(生边说边课件展示)
师:这位同学说的好不好?(那刚才 同学做对了吗?)鼓励一下。谁还来说说先算……再算……?(生说师板书口算过程)
(4)师:结合操作过程,35-2应该先算5减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思考下面这两道题(课件)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57-4= 96-1=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验证)35-20,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课件出示想、画、思、算的内容)
(1)想:怎样在计数器图上表示出从35里减20呢?
(2)画: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3)思:为什么要从十位上的3里划去2?(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十位上划去2,个位不变,还剩15)
(4)算:说说是怎样算的?(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再算10加5得15)
(师根据想和画展示学生的作业,根据算板书:)
师:结合板书过程,我们看35-20应该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课件展示)
师: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在做的时候思考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9-40= 96-60=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这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 引导学生对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这两道题小组讨论上面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课件)
生:35-2,先用5个一减2个一,35-20,先用3个十减2个十。(课件)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比较、归纳,整理,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深化,当堂检测。
(一)、(课件)我会填。(必做题)
1、48-6=( )想:把48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2、59-30=( )想:把59分成( )和( ), 先算( ),再算( )。
2、(课件)帮小猴吃到桃子:(你发现了什么?)
53-2= 83-20=
57-2= 73-20=
54-2= 53-20=
55-2= 63-20=
52-2= 33-20=
56-2= 43-20=
(课件)我们按照房子号给小动物们送桃子吧
(课件)看看桃子是哪只小猴的。
(课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反馈阶段,设计的几组的练习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练习的活动中,就自然地运用了所学知识,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总结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