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蜀相
客至
202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蜀相》作于760年,杜甫(49岁)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一、知人论世:
712-770
蜀相
杜甫
蜀汉丞相,指诸葛亮。
唐朝
咏史怀古诗
二、整体感知:
咏史怀古诗:(记笔记)
1.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情)
2.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①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
②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③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④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艺术特色:
①“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②“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③“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
②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③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④空:白白地。
⑤频烦:多次。
⑥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⑦开济:开创扶助。
⑧出师:出兵。
蓉城、少城、龟城
芙蓉城、锦官城、锦城
天府之国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映照石阶的碧草自有春色,密叶间的黄鹂空有美妙歌声。
您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古往今来的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您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三、深入探究:
1.既然本诗是咏史怀古诗,而咏史怀古诗的最终目的是抒己志(情),那么请同学们把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找出来。
诸葛亮(三国)
泪
英雄
2.诸葛亮做了哪些事被称为英雄呢?
①开创蜀汉②东和孙权③北拒曹操④西取四川
⑤济助后主⑥平定叛乱⑦六出祈山
⑧九伐中原
⑨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41个字)
“两朝开济”四个字概括力极强,把诸葛亮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概括进去,一字千金,体现出杜甫笔力的雄健老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忠心报国
死而后已
功绩卓著
两朝开济(4个字)
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对
比
三、深入探究:
1.既然本诗是咏史怀古诗,而咏史怀古诗的最终目的是抒己志(情),那么请同学们把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找出来。
诸葛亮(三国)
像诸葛亮一样的有才智但壮志未酬的无数人(宋)
杜甫(唐)
这两句成后,不知感动过多少壮志未酬的英雄豪杰。宋代名将宗泽临终时即曾吟诵本诗的最后两句。五嗣奭说得好:“盖不止为诸葛亮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两朝开济老臣心
泪
英雄
满襟
杜甫和诸葛亮的共鸣之处在哪里?
诸
葛
亮
杜
甫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人物
角度
战争频频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三、深入探究:
1.既然本诗是咏史怀古诗,而咏史怀古诗的最终目的是抒己志(情),那么请同学们把最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找出来。
诸葛亮(三国)
像诸葛亮一样的有才智但壮志未酬的无数人(宋)
杜甫(唐)
此句成后,不知感动过多少壮志未酬的英雄豪杰。宋代名将宗泽临终时即曾吟诵本诗的最后两句。五嗣奭说得好:“盖不止为诸葛亮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两朝开济老臣心
泪
英雄
满襟
长使
长:长久的,侧重时间跨度之长。(古往今来)
常:经常的,侧重频率高,次数多。
浦起龙评云:“《蜀相》五、六句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武侯,亦如熔金浑化。”这一联是咏叹诸葛亮的佳联,后人无以复加。
“三顾频烦”写谁?本诗题目是“蜀相”,为何杜甫会不惜笔墨写刘备呢?
①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
②写杜甫对诸葛亮和刘备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的羡慕。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丰功伟绩和对国家的忠心。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哀叹自己的功业未就。
诗歌语言的特点:(记笔记)
①凝练性;
②跳跃性;
③含蓄性;
④音韵性。
两朝开济(4字概括一生)
三顾频烦(用刘备侧写诸葛亮)、柏森森、碧草自春色
讲究押韵和平仄相对。
刘备——诸葛亮
注意:为了符合平仄和押韵的要求而产生的倒装(字、词、句)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把“锄禾日当午”改为正常语序“日当午锄禾”,那么“禾”与“土”“苦”就不押韵了。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题目是“蜀相”,为何首联用“丞相”?
亲切
2.“寻”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体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缅怀。
3.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环境上: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②时间上: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③情感上:用松柏的万古长青衬托诸葛亮的伟大和不朽。
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记笔记)
1.释字意(+手法);
2.释句意;
3.意境和情感。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一联写祠内的景色,作者选景布局别具匠心。祠内景物甚多,巍峨的殿堂,庄严的雕像,诗人皆略而不写,却偏写“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这本是美景,但加上“自”和“空”二字境界迥变。现在咱们赏析一下“自”和“空”在这两句中的好处。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炼字题答题示范:
①“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地”的意思;
②碧草春色,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
③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写景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由低到高
抒情角度: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用法: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李华《春行即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作者情感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①对诸葛亮的敬仰;(寻、柏森森)
(颔联)②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自春色、空好音)
(颈联)③歌颂诸葛亮的的过人才智、丰功伟绩和对国家的忠心;(三顾频烦、两朝、老臣)
(尾联)④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泪)
⑤哀叹自己功业未就。
(题目、英雄)
①看题目(咏史怀古诗)
②看作者(沉郁顿挫)
③看意象(柏森森、碧草自、黄鹂空)
④看情词(泪)
⑤看注释(背景)
⑥看选择题(3对1错)
快速读懂诗歌,
把握作者情感
(记笔记)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点明武侯祠
地点
(叙事)
写入祠后的
所见所闻
(写景)
精炼概括诸葛亮一生
(议论)
叹惋诸葛亮和自己壮志未酬
(抒情)
起
承
转
合
律诗的基本结构
艺术特色:(记笔记)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2.借古抒怀。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由低及高。
4.用典
5.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结构严谨。
课堂小结:
1.咏史怀古诗的特征;
2.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诗歌语言的特点:
4.快速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5.律诗的基本结构。
6.常见的艺术手法。
客至
知人论世: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客至
(喜崔明府相过)
情词,表明诗的情感基调是喜悦。
纪事诗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家
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
杯中之酒
多种味道
盘中
熟食
因为
用蓬草做成的门户,指房子的简陋。
只
能否
允许
余下来的酒
但以刘日薄西山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盼客
客至
待客
邀邻
整体感知: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首联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景色的秀丽和清幽僻静。
2.“皆”字、“但”字有何表达作用?
①“皆”字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春意盎然之感。
②“但”字写出作者因朋友少而备感孤独,表达了作者闲适之后的寂寞孤单。
3.开篇为什么写景?
为下文的迎客做渲染铺垫.
水边隐士的伴侣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颔联写了哪两种意象?
花径、蓬门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客至之喜,待客之诚。
3.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细节描写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此联写待客。作者待客十分寒酸,菜品简陋单一,酒也只是隔年的陈酒。
实际上,越是招待亲密的朋友,越会使用简单的酒菜。酒菜的简陋随意才更显出主客之间关系亲密,感情深厚。
手法:细节描写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结尾处“忽转别意”,耐人咀嚼,考虑一下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情意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度。
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盼客
客至
待客
邀邻
闲适
孤寂
喜出望外
殷勤
亲密
兴奋
真率
喜
内容
感情
感情基调
情景交融
生活细节
读诗要
重视注释
杜诗的另一种语言风格:
清新
朴实
自然
春夜喜雨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江畔独步寻花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绝
句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绝句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理解性默写:
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
,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
。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
。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