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含义
两弹
: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20世纪60—70年代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1999年
2003年
2008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极大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仓任务
实现太空行走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90-92页完成表格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思考
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人物档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材料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邓稼先传》
材料二:当时邓稼先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我要调动工作,明天就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他回答:“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当中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于1986年病逝。
从他们身上,我么们可以感受和学习科学家们的哪些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意义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时间
人物
成就
影响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
屠呦呦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自主阅读课本93-94页完成表格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自主学习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奖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青蒿素
屠呦呦领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
时间
1956-1978年
1978年以后
类别
长篇小说
话剧
舞蹈
电影
报告文学
风格
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94-95页完成表格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英雄儿女》
《林则徐》
《平凡的世界》
《丝路花雨》
《大决战》
《哥德巴赫猜想》
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自主学习
长篇小说《红岩》
话剧《茶馆》
东方红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什么建国以来中国的科技文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
原因:
①国家独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富国
②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③作为学生应好好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国防
科技文化成就
农业
医学
文化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青蒿素
莫言
“双百”方针
当堂小结
当堂测评
1、[2019·辽阳中考]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
)
A.研制“两弹一星” B.创建人民海军
C.研制航空母舰
D.创建人民空军
2、[2020·泰州中考]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3、[2020·绥化中考]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
)
A.苜蓿
B.麻沸散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青蒿素
A
C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名称和发射时间,并分析其伟大意义。
2.了解杂交水稻以及青蒿素的概况,理解其对世界人类发展的贡献。
3.通过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相关事迹,分析探究科学家们的伟大精神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和青蒿素的推广意义。
难点:理解科学家们的伟大精神、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分析。
【知识结构梳理】
课标内容: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了解邓稼先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两弹一星”
(1)原子弹: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代表人物:钱学森、 等。?
(6)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天空
(1)1999年11月,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
3.杂交水稻
(1)培育: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
。?
(2)贡献: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3)荣誉: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 ”。?
4.青蒿素
(1)发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
。
5.文化事业的发展
(1)指导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方针。?
(2)成就:①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作品。②2012年中国作
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合作探究】
1、“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
2、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启示
【基础巩固】
1.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升空
2.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3.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4.“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三号飞船
C.神舟五号飞船
D.神舟六号飞船
5.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我国农民粮食丰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6.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与屠呦呦有关的研究成果是(
)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青蒿素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⒉.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的什么突出贡献获得了哪一国际奖项?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能力提升】
1.[2020·营口中考]“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2、[2020·徐州模拟]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个方针提出后促进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体育事业的繁荣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原因:
①国家独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富国
②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③作为学生应好好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基础巩固】
AACCAD
7、(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邓稼先。
(2)“东方红1号”;第五个。
(3)“太空访客”:杨利伟;“太空漫步者”︰翟志刚。
(4)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6)莫言。
【能力提升】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