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艺术高中2020-2021(下)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人口大量南迁 C. 江南的开发 D. 孝文帝改革
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
A. 士人追逐功名与利禄 B. 官僚政治最终确立
C. 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 D. 中央集权极大强化
1893年,日本提出的《军备意见书》认为:对日本而言,当时最重要的是夺取东亚霸主地位;为此,首先要确保控制东亚战略要地朝鲜,并尽快寻找机会对华作战。这表明
A. 甲午战争中国必败 B.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 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华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光绪帝主持,史称“百日维新”
C. 变法失败后措施全部废止 D. 八国联军侵华是其主要原因
严复(1854-1921)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他晚年则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反映出( )
A. 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 国内外形势的复杂与多变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日益牢固
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B. 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C. 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D.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15、16世纪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的重要原因是( )
A. 德国资本主义发达,经济繁荣 B. 德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
C. 德国人民对教皇顶礼膜拜 D. 天主教会重视德国经济发展
“倾邻国而雄诸侯”实现富国强兵目标的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文景之治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曰冗兵,三曰冗费”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 B. 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
C.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D. 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春秋时期,各诸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何人,亦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效力军伍,为国家立有军功,即可获得官爵。齐国规定“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材料说明当时( )
A. 世卿世禄被废除 B. 用人制度适应了现实需要
C. 奴隶制度被废除 D. 权力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
A. 吴起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王安石变法 D. 商鞅变法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 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 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D. 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商鞅变法内容中确立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 “为田开阡陌封疆”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D.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颁行市易法,商贩可以金银产业为抵押向政府设置的市易机构赊购货物贩卖,加息一分或二分。这项措施有利于( )
A. 开辟政府财源 B. 提高商人的地位
C. 保障农民生活 D. 增强军队战斗力
有人在评价梭伦施政措施时指出:“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透到了新的失败。”这意味着( )
A. 民主政治体制在雅典正式确立 B. 梭伦改革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 传统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 宗族势力威胁到民主政治发展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center0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19、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说是因为
A. 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B. 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C.《民法典》代表人民的利益,受到各阶层的拥护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20、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1、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江泽民、胡锦涛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毛泽东、邓小平
23、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文章,认为孙中山与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也应尊为“国父”。将孙中山与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是因为( )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
②都推翻了封建帝制
③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
④都具有高尚的人格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4、孔子提出“克复礼”,其实质是要( )
A. 改革制度,建立新制度 B. 维护奴隶制度
C. 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 主张“百家争鸣
2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26、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下列哪部医学巨著有“东方药物巨典”的美誉?( )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唐本草》
2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唐朝( )
A. 天朝上国的观念 B. 人口流动的频繁
C. 开明的民族政策 D. 保卫边疆的需要
28、1912年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题词“造路救国”,该题词体现了孙中山的
A. 联俄联共主张 B. 反帝反封建主张
C. 民主自由主张 D. 发展实业主张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 )
A. 查理一世 B. 华盛顿 C. 克伦威尔 D. 罗伯斯庇尔
30、柏拉图在哪一本书中把每个人明确分工,认为人民要各司其职( )
A. 《十日谈》 B. 《神曲》 C. 《歌集》 D. 《理想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材料? 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在会议中,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继而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瓶颈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他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年十四大的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原因。(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1、图2
材料二:图3、图4
据材料一,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4分)这两次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据材料二,当时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6分)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4分)
中段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1D 2C 3C 4B 5C 6C 7B 8A 9C 10B 11C 12C 13D 14D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D 23A 24B 25A 26B 27C 28D 29C 30D
31、(1)贡献: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原因: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引领改革开放;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2、【答案】【小题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小题2】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作用是解放思想。
【解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需结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来解答。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需结合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共同的历史作用来解答。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考查学生准备解读从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