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两小儿辩日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5 19:14:45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两小儿辩日
《列子》
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理解全文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学习导引
文学常识
本课,我将会学到……
1、有关《列子》这本书的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熟练的翻译并背诵本文。
3、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道理得好习惯。
4、几点启示……
文学常识积累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御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列子》共八卷,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也有人认为,《列子》一书并非列御寇所作,可能是后人假托的。
我已经预习,我会认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dòu

cāng
tāng
shú wéi
zhì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初步感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认为
距离
正午

清清凉凉
伸手
热水
判断

认为

通“智”,智慧
理解全文
合作探究之一
对于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有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返回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智乎?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3、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
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
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返回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合作探究之二
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
返回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两小儿各抒已见
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返回
两小儿
辩日
如车盖
(大—近)
沧沧凉凉
(凉—远)
初出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孔子
不能决
归纳总结
一、是视觉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二、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返回
“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教中午时大呢?
拓展与延伸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返回
“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