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四单元 唱歌 木瓜恰恰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四单元 唱歌 木瓜恰恰恰|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0 16:1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31页,环球采风—— 唱歌《木瓜恰恰恰》
课标要求:
1.在培养音乐兴趣方面:3-6年级“保持兴趣”
2.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方面:3-6年级“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3.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方面:3-6年级“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4.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方面:3-6年级“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活动”。
5.在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方面:3-6年级“乐于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6.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方面:3-6年级“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附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第三乐段重复了第一乐段。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即说出了水果的品种还有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又称“千岛之国”,首都是雅加达。
学情分析:
1.学生初次了解印度尼西亚歌曲,比较陌生,我在导入新课时,幻灯片播放的背景音乐就是印度尼西亚歌曲——星星索,使学生初步感知印尼歌曲。
2.歌曲中的弱起小节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我在节奏练习时突破这一难点。
3.这个年段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在聆听歌曲时我就播放动画片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情绪。
4.四年级的学生很喜欢表演,所以在教学时设计歌表演(大声叫卖、笑声叫卖、急切叫卖、舞蹈等)创设情境,学生边唱边表演——本课重点
5.四年级课本二部歌曲的演唱技能还是初步,恰好我班在校本课程里学了二声部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本课歌曲进行比较,即扎实的掌握了叫卖歌曲特点,更展示了我班级童声合唱的成果。
6.在学生还不会创编歌词时,引导学生创编歌词。(作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叫卖歌欢快的情绪和喜悦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对比、模唱的过程中简单分析歌曲节奏特点,表现印度尼西亚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聆听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XX X节奏,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能正确的演唱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
教学重点:把握印度尼西亚歌曲的风格,活泼、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起唱,绘声绘色、准确的演唱歌曲。
教法: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合作、动作模仿、自助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动画课件、MP3添加图片制作,图片、电子琴、三角铁、沙锤、围巾、水果等教学小工具。
教学设想:本单元内容运用PPT教学课件、动画范唱、图片、MP3操作添加图片、电子琴等教具,展开了创设情境,欣赏、歌唱、表演等内容,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体验、创新的机会,将各种实践活动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课时:共2课时,本节教学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印尼,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
1.导入:教师提着水果篮子表演唱:木瓜恰恰恰(前2乐段)
2.提问:水果是哪里出产的,歌词里的水果有哪些呢?
引出印度尼西亚的水果。
3.播放PPT幻灯片,师讲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亚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___印度尼西亚。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 ,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所以又称为“千岛之国”(图片),首都是雅加达。由于那里的火山十分活跃,所以人们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图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印尼最著名的“巴黎岛”(图片),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被人们称为“天堂岛”“神仙岛”。那里更是盛产水果的地方(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对,是木瓜。在集市上到处可以听见果农的叫卖声。勤劳善良的印尼人民将他们的劳动果实编成了美妙的音乐,还给他们取了个快乐的名字——木瓜恰恰恰(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木瓜恰恰恰”(师提示轻声读)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对印尼地域、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
初步感受歌曲
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欣赏的同时要想下面两个问题(屏幕)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词里有哪些水果?
回答问题:
歌曲的情绪——生:歌曲是欢快、活泼的
师:热情
歌词里的水果名字: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橘子。
新课
1.(屏幕) 歌词里的水果有
木瓜 芒 果 香蕉 番石榴
菠萝 榴 莲 苹果 和橘子
师:按照节奏读一遍,让学生再按照节奏读
2.出示节奏型:4/4 XX |X · X | XX XX | X - O||
师讲解弱起拍和强弱规律
教师带领学生读节奏:
3.电子琴打出节奏学生读节奏
4/4 大大 | 大· 大 | 大大 大大 |大(恰恰恰)
4.老师读大,学生读恰恰恰
5.加上歌词有节奏的读
4/4 X X | X · X | X X X X |X(恰恰恰)||
木瓜 芒 果 香蕉 番石 榴
菠萝 榴 莲 苹果 和橘 子
A.教师读歌词,学生读“恰恰恰”
B.学生边读歌词,边拍手(恰恰恰)
C.加上打击乐器:
4/4 X X | X · X | X X X X | X ( X X X )||

木瓜 芒 果 香蕉 番石 榴
菠萝 榴 莲 苹果 和橘 子
赶集 时 都 挑到 城里 卖
城里 人 都 争着 来选 购
D.读第二乐段歌词,并加上打击乐器
4/4 X X | X · X | X X X X | X( X X X ||

木瓜 皮儿薄 个大 味儿 鲜
劳动 后 吃 一个 就足 够
卖得 又 是 多么 便宜 呀
两个 木 瓜 只卖 两毛 六
E.教师示范“三角铁、沙锤”,分成两组,一组三角铁,
一组边说歌词边敲击。
6.出示完整歌片:木瓜恰恰恰
师:刚才我们练得这条节奏,同学们找找这首歌出现过几次?(引导学生把歌曲分成两乐段,本课时学第一乐段)
学生有节奏读出歌词。
7. 学唱歌曲
A.模唱:教师弹琴,学生用“LU 和LA”模唱
B.教师弹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歌词。
C.教师弹琴学生完整唱歌曲
D.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恰恰恰),用卖水果的表情唱。
8.完整演唱歌曲:
跟原版伴奏唱,先听原唱,原唱的伴奏和老师的伴奏有些不一样,同学们注意听,要准确地接唱
A.听原唱
B.学生跟原版伴奏唱
C.打击乐边伴奏边唱(教师指导学生的节奏要稳)
D.再唱一遍。
E.师:我们刚才卖水果时,大家为我加上了“恰恰恰”,大家也来分分工,哪一组同学卖水果,哪一组同学“恰恰恰”?
(学生分组,随伴奏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F.师:我们的水果又大又好,还吸引的很多顾客来购买,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高兴,急着卖出去
师:对,别提多高兴了。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表达这种快乐和急切的心情呢?
师:你们听!播放音乐,学生跟着一起唱
G.集体合作表演:创设情境,营造市场气氛,把握歌曲风格
现在水果市场热闹极了,有呢些声音呢?
(设计意图:营造市场气氛,学生很快的投入边表演边歌唱,把情绪推向高潮)
师示范吆喝声,学生跟着学吆喝声,教师表扬学的好的同学,也来学这名同学吆喝一声吧。我们现在模仿的就是“叫卖调”,这首歌就是叫卖调演变过来的——叫“叫卖歌”。
9.(屏幕) 什么是叫卖歌
叫买歌是民间风俗的一种,有的是一句或半句的旋律,只是 吆喝以吸引顾客,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四、知识拓展
1.师:除了我们学的这首歌是叫卖歌,你还学过那首?
(卖报歌)师生挥舞手臂齐唱,之后老师演唱《卖汤圆》
2.学生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木瓜恰恰恰”对比,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的彝族民歌,里面有很多的衬词哎罗唉、赛罗累里哎罗唉等,节奏欢快、有声部,并通过速度、力度、滑音、顿音,的变化表现歌曲浓郁的彝族风情,更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歌曲,属于叫卖歌,歌词里的衬词是恰恰恰,歌曲也很欢快,但是没有声部,表现的是勤劳的果农卖水果的热闹场面。
4.师:勃利县有哪些有特点的小吃呢:
生:热面、烤 肉、油饼,豆腐脑
冷面、狗 肉、水饺,麻辣烫
赶集 时 都 挑到 城里卖
城里 人 都 争着 来选购
作业:学生创编“勃利小吃”第二乐段歌。
五、巩固——歌表演
师:让我们有卖木瓜的、有唱恰恰恰的、有大声叫卖、笑声叫卖、急着叫卖,还有推销水果的,大家来分工,选择你想表现的。
歌表演: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水果,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卖水果吧!那可是我们用歌声去推销水果呦(引导学生热情的唱)
(师弹琴,生唱、打击乐器伴奏、吆喝声、叫卖声、舞蹈)
(设计意图: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展现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再次巩固歌曲,将课堂推向高潮)。
六、师小结
(下课)
作业设计:创编“勃利小吃”的第二段歌词
板书设计:课题、节奏练习、勃利小吃和歌词
教学效果预测:
1.本单元是“环球采风”,让学生通过歌曲了解印尼和印尼的歌曲——叫卖歌,在教学时弱起小节的演唱,不容易掌握。教师要注意掌握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及时指导。
2.节奏练习时,打击乐器的配置,教师要带领学生准确的进入,尽量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歌曲增添色彩。
3.集体探究合作(歌表演)要是整个课堂达到高潮,表演的同学为歌曲增添叫卖的氛围,应该是整个课堂的重点部分。
4.印尼歌曲和我国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区分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的合唱是一个展示,展示我校校本课程的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