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2)——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2018?金华)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3.(2017?丽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4.(2016?湖州)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5.(2016?舟山)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6.(2016?金华)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7.(2016?衢州)“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8.(2016?宁波)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二.解答题(共36小题)
9.(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裁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 性。
10.(2020?嘉兴)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A代表的是 。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 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以通过 条食物链流入鱼中。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11.(2020?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紫外线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2)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 。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12.(2020?湖州)如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
(2)甲烷杆菌属于 (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 (填一种生理过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13.(2020?金华)经过几年的“五水共治”,婺江水清岸绿,鱼虾回归,白鹭点点。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河道增氧曝气机(如图)的使用是分不开的。增氧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
(2)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3)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4)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能够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14.(2020?宁波)鲸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科学家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依据。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3米的鲸落(如图)。从鲸死亡,尸体开始下沉到鲸落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鲨鱼等生物以鲸尸中的上皮组织、 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为食。
(2)机会主义者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 。
(3)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利用硫化氢中的化学能进行生长繁殖,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4)礁岩阶段: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 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15.(2020?绍兴)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
(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
16.(2019?温州)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它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待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结构(如图乙),且树木四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旺盛。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 。
17.(2019?绍兴)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的工作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18.(2019?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的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 。
19.(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蛾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却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就越弱。
20.(2019?台州)20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 。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21.(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葫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
22.(2019?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
(2)该模型中共有 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23.(2019?衢州)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1)。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浮岛植物属于 。
(2)图2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4.(2019?金华)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观点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二号”实验,在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导致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 ;
(2)“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 ,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
25.(2018?温州)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 (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26.(2018?台州)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
27.(2018?湖州)智能机器人的诞生,为科学技术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国的“探月”计划中,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着陆巡视勘察,以及月面取样返回工作。
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包括4个部分:传感系统、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机器人本体传动装置和对外通讯系统。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工作系统是仿照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
(1)勘察月球时,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即月坑。
(2)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28.(2018?杭州)湖州农民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绸,蚕沙(蚕的粪便)喂鱼、塘泥肥桑,从而建成了有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2018年4月19日,该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结构,使能量较多地流向蚕和鱼,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吃了蚕沙后,鱼将蚕沙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 。其中新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用于 。
(3)若塘中鱼群处于幼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X千克。当鱼群长到成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Y千克,则Y X.(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9.(2018?宁波)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混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0.(2018?绍兴)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
31.(2018?嘉兴)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 。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 。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 ,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32.(2017?宁波)宁波开展“剿灭劣V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
(1)清液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 ,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33.(2017?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图中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34.(2017?杭州)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V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异;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 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 。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 。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写出治理后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5.(2017?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 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 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36.(2017?台州)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种海洋生物.
(1)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 (选填字母)
A、由细胞构成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运动
(2)海绵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是 的结果.
37.(2017?义乌市)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 。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 。
38.(2017?嘉兴)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39.(2017?丽水)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0.(2016?绍兴)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
41.(2016?温州)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 ,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
42.(2016?舟山)为响应国务院分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能力降低。
43.(2016?金华)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4)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 .
44.(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蛳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
(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 (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3)为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2)——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D
【解答】解: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食肉动物),直到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
故选:D。
2.(2018?金华)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答案】C
【解答】解: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故符合题意。
D、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7?丽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A
【解答】解: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符合题意;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6?湖州)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答案】B
【解答】解:A、只有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落“红”指花瓣,所以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
B、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B错误;
C、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所以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C正确;
D、植物根部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B。
5.(2016?舟山)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答案】A
【解答】解: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由于吸水造成的,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A符合题意;
BCD、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都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6.(2016?金华)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
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答案】B
【解答】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费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故选:B。
7.(2016?衢州)“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答案】D
【解答】解: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易导致重金属污染,A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污染环境,B错误;
C、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C错误;
D、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
故选:D。
8.(2016?宁波)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答案】C
【解答】解:A:虫是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正确;
C、若消灭所有的虫,将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说图中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36小题)
9.(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裁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 应激 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应激。
10.(2020?嘉兴)近年来,我省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突破口,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如图是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图。
(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A代表的是 人 。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 厨余 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
(3)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以通过 4 条食物链流入鱼中。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庭院生态系统中,方框内A代表的是人。 该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是由于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发酵,能把一些废弃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
(2)要做好垃圾的集中回收,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目前生活垃圾基本上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厨余垃圾可以投入沼气池用于发酵生产沼气,是垃圾分类的关键;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四条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浮游植物→虾→鱼,湖底植物→虾→鱼;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1)人;
(2)厨余;
(3)4;分解者。
11.(2020?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紫外线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减弱 。
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2)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 A 。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答案】(1)减弱
(2)A
【解答】解:(1)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2)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过量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脱氧核糖核酸(即DNA),而DNA的损伤会导致癌症。在和紫外线辐射有关的诸多病症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晒斑,它被认为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原因。损害眼睛(角膜和晶状体),从而增加白内障患者。危害免疫系统,增加传染疾病的发病率,如流行性感冒和疤疹等,并减弱接种疫苗的效果。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减弱
(2)A
12.(2020?湖州)如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鸡、猪、蔬菜中的 糖类、蛋白质、脂肪 。(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
(2)甲烷杆菌属于 分解者 (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 呼吸作用 (填一种生理过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2)甲烷杆菌属于分解者,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的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故答案为:(1)糖类、蛋白质、脂肪;
(2)分解者;
(3)呼吸作用。
13.(2020?金华)经过几年的“五水共治”,婺江水清岸绿,鱼虾回归,白鹭点点。生态治理的成效与河道增氧曝气机(如图)的使用是分不开的。增氧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属于 分解者 ;
(2)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群落 ;
(3)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动物为食,小鱼以水生植物等生物为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
(4)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能够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扥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因此资料中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为食,而小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与白鹭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轻度污染的水体,河道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到净化,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群落;
(3)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14.(2020?宁波)鲸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科学家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依据。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深海处首次发现一个长约3米的鲸落(如图)。从鲸死亡,尸体开始下沉到鲸落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鲨鱼等生物以鲸尸中的上皮组织、 肌肉 组织、部分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为食。
(2)机会主义者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
(3)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利用硫化氢中的化学能进行生长繁殖,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4)礁岩阶段: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 非生物 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鲸鱼属于动物,具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2)生物既能适宜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一些无脊椎动物以海底的鲸尸作为栖居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同时这些栖居者也在啃食残余鲸尸,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即当残余鲸骨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礁岩,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1)肌肉;
(2)影响环境;
(3)非生物。
15.(2020?绍兴)为处理污水、改善水质,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台﹣﹣生态浮岛。浮岛按种植植物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种植物型浮岛和混合植物型浮岛。如图所示为某浮岛示意图。
(1)写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 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 。
(2)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
(3)与单种植物型浮岛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表示该生态浮岛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与单种植物型浮岛比,混合植物型浮岛的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水生植物→食草昆虫→青蛙;
(2)分解者;
(3)成分复杂,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16.(2019?温州)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它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待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结构(如图乙),且树木四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旺盛。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 温暖湿润的环境,植物繁茂,动物种类丰富,形成了多样化的食物链。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造成热带雨林物种最丰富的根本原因是: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温暖湿润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繁茂,使得以植物为食的昆虫,并繁衍不绝,又丰富了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和其它动物,形成了多样化的食物链。
故答案为:温暖湿润的环境,植物繁茂,动物种类丰富,形成了多样化的食物链。
17.(2019?绍兴)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的工作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B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呼吸作用 实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①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
②b、e是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由图知,b、e是通过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故答案为:①B; ②呼吸作用。
18.(2019?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的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消费者 。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所以,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利用率。
故答案为:(1)消费者
(2)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提高能量利用率)
19.(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蛾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 。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却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自我调节能力 就越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苏云金芽孢杆菌属于细菌,草地贪夜蛾属于动物,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所以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蛾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蛾;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故答案为: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
(3)自我调节能力。
20.(2019?台州)20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硫细菌→蠕虫→蛤 。
(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 ABD 。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硫细菌→蠕虫→蛤;
(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正确;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正确;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不容易被破坏,错误;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正确。
故答案为:
(1)硫细菌→蠕虫→蛤;
(2)ABD。
21.(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葫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消费者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而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一水胡芦象甲,说明水胡芦象甲在生态系统中担当消费者。
故答案为:消费者。
22.(2019?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虾幼体和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
(2)该模型中共有 6 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增加 。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虾幼体和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2)在图中所示的水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6条,分别为:微藻→牡蛎→人,微藻→牡蛎幼体→鱼→人,微藻→桡足类→鱼→人,微藻→桡足类→虾→人、微藻→虾幼体→鱼→人,微藻→虾→人。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则微藻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该生态系统中虾会因为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故答案为:(1)虾幼体和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6)6;
(3)增加;
(4)分解者。
23.(2019?衢州)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1)。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浮岛植物属于 生产者 。
(2)图2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水草→甲→丙→丁或藻类→乙→丙→丁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浮岛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2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水草→甲→丙→丁或藻类→乙→丙→丁。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水草→甲→丙→丁或藻类→乙→丙→丁。
24.(2019?金华)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观点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二号”实验,在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导致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 太阳能 ;
(2)“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 生物群落 ,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弱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弱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1)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来源,因此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
(2)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圈二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内部气候无法调节好,获得的光能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微弱,故造成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1)太阳能;
(2)生物群落;植物的光合作用弱;
(3)弱。
25.(2018?温州)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 。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 ⑧ (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⑥ (填数字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甲中的食物链有3条: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任选一条写上即可。注意食物链的写法:以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消费者。
图乙中,虚线表示能量流动,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C是生产者(小麦);B是消费者;B、C都指向A,A是分解者。⑥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⑤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③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④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①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结合上述分析,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⑧。
(3)结合上述分析,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⑥。
故答案:
(1)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
(2)⑧。
(3)⑥。
26.(2018?台州)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例如: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
故答案为: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合理即可)
27.(2018?湖州)智能机器人的诞生,为科学技术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国的“探月”计划中,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着陆巡视勘察,以及月面取样返回工作。
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包括4个部分:传感系统、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机器人本体传动装置和对外通讯系统。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工作系统是仿照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
(1)勘察月球时,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环形山 ,即月坑。
(2)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神经中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月球上,以卫星看,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凹坑,即随处可见的环形山,称之为月坑。月坑是由小行星撞击,或月球表面的火山喷发引起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如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库”控制机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故答案为:(1)环形山(2)神经中枢
28.(2018?杭州)湖州农民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绸,蚕沙(蚕的粪便)喂鱼、塘泥肥桑,从而建成了有特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2018年4月19日,该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链(或食物网) 结构,使能量较多地流向蚕和鱼,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吃了蚕沙后,鱼将蚕沙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鱼的 同化作用 。其中新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用于 生长发育 。
(3)若塘中鱼群处于幼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X千克。当鱼群长到成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Y千克,则Y 小于 X.(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鱼利用蚕沙中的有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属于同化作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
(3)相对于成年期,幼年期的生长发育较快,所以若塘中鱼群处于幼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X千克。当鱼群长到成年期时,每摄取100千克的蚕沙可以使鱼群增重Y千克,则Y小于X.。
故答案为:(1)食物链(或食物网);(2)同化作用;生长发育;(3)小于
29.(2018?宁波)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消费者 。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筛管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混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①②④ (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水鸟属于消费者。
(2)筛管是韧皮部中的一种运输管道,它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除叶以外)其他器官。
(3)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强。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湿地公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会破坏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故合理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消费者
(2)筛管
(3)①②④
30.(2018?绍兴)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蛇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甲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图中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
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水稻→蝗虫→青蛙→蛇
31.(2018?嘉兴)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 生产者 。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 木质部 。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 不会污染环境,减少农药的浪费 ,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松树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其他动物属于消费者。
(2)导管位于木质部,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木质部。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污染环境,减少农药的浪费。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木质部;不会污染环境,减少农药的浪费
32.(2017?宁波)宁波开展“剿灭劣V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
(1)清液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 富营养化 ,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 氮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月湖淤泥中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和生长,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所以“泥饼”中的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故答案为:(1)富营养化
(2)氮(或N)
33.(2017?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
(3)图中 ① (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X,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是动物属于消费者,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3)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因此图中①(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故答案为:(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34.(2017?杭州)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V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异;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 二氧化碳、水 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 2H2S+O2=2S+2H2O 。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 消费者 。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 ,写出治理后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绿藻→食藻虫→鲢鱼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为了治理水体,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鲢鱼、黑鱼,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
绿藻→食藻虫→鲢鱼。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2H2S+O2=2S+2H2O
(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绿藻→食藻虫→鲢鱼
35.(2017?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生产者 。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等生理活动的结果。
(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可见生物的 形态结构 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农场中的树木、花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大气中的含氧量,促进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
(2)多肉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形态结构。
36.(2017?台州)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种海洋生物.
(1)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 AB (选填字母)
A、由细胞构成 B、能繁殖后代 C、能在水中运动
(2)海绵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是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 的结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A、海绵是由细胞构成的,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
B、海绵能繁殖后代,可以说明海绵是生物;
C、能在水中运动不能说明是生物,如纸片也在水中顺水流动.
故选:AB
(2)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AB
(2)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
37.(2017?义乌市)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 分解者 。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鱼b→鱼c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分解者。
(2)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鱼b→鱼c。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浮游植物→鱼b→鱼c
38.(2017?嘉兴)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
(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 ④ (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 ②③④ 。(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图中①是植物从外界获取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所以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能量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3)要降低碳的排放,就要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即图中过程④。
(4)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要尽量不开私家车,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的碗筷;节约材料,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使物质能够多次利用等,故选②③④。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
39.(2017?丽水)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蛇→鹰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故答案为:
(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草→鼠→蛇→鹰
40.(2016?绍兴)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群落 (选填“种群”或“群落”)。
(2)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 肉食性鱼 。
(3)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草食性鱼→肉食性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等,图乙中E生物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可能是图甲中的肉食性鱼。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
故答案为:(1)群落
(2)肉食性鱼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41.(2016?温州)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 分解者 ,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分解者,“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42.(2016?舟山)为响应国务院分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腊梅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降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答案为:
(1)腊梅;(2)自动调节
43.(2016?金华)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猫头鹰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4)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草→鼠→猫头鹰.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人们大量捕捉蛇,青蛙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导致食草昆虫减少,进而控制青蛙的数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据表中数据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1)草→鼠→猫头鹰;
(2)自动调节能力;
(4)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44.(2016?衢州)在我市某生态农场的稻田里套养大闸蟹,大闸蟹以稻田里的害虫、螺蛳及鱼虾等为食,不但生长快,而且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为实现“万元田”目标,又在水塘里种荷养鱼、田埂上栽种果树、大棚内种植草莓,把农场打造成集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之地。请回答。
(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可以看作一个 种群 (选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2)该农场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 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3)为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 适当增强光照强度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该稻田中所有的大闸蟹,它们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形成的群体,可以看做一个种群。
(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3)要想提高大棚内蓝莓的产量,就需要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制造,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故答案为:(1)种群
(2)自动调节能力
(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