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的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的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0 15: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的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2020?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決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2.(2020?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3.(2020?舟山)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它可以分解(  )
A.脂肪 B.维生素 C.纤维素 D.蛋白质
4.(2020?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5.(2020?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0?舟山)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血糖平衡 B.体温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7.(2020?湖州)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8.(2020?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
9.(2020?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10.(2020?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11.(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下列器官的自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12.(2019?宁波)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13.(2019?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14.(2019?杭州)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15.(2018?台州)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6.(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17.(2018?嘉兴)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
18.(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9.(2017?湖州)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20.(2017?宁波)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21.(2017?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A.长时间使用电脑 B.躺在沙发上看书
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 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
22.(2017?丽水)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上推4,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23.(2016?温州)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24.(2016?杭州)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O2
CO2
N2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6%
78%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O2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肺吸入气中CO2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呼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中CO2体积分数最高
25.(2016?温州)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26.(2016?台州)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冠心病 D.糖尿病
27.(2016?金华)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番茄、黄瓜 B.米饭、土豆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28.(2016?金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二.填空题
29.(2020?金华)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
(2)在正常、完整的循环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   (填序号)。
30.(2020?舟山)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8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   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   病。
31.(2019?温州)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箬叶(如图)是粽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   (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32.(2019?温州)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   。
33.(2019?衢州)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
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人在运动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扇吹,很容易感冒。此时,在脑干调节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从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34.(2017?宁波)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   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5.(2017?金华)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所示人体皮肤对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才能实现。
36.(2016?温州)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分析,用DDT灭杀蚊子属于   .
37.(2016?温州)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   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38.(2016?宁波)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   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形成的血凝块还可阻止病菌的侵入,这种免疫机制属于   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
39.(2019?宁波)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5mL 1%
NaCl溶液
5mL 3%
NaCl溶液
5mL 5%
NaCl溶液
5mL 7%
NaCl溶液
5mL 9%
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   。
(3)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40.(2018?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 A
注射器B
实验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2%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溶液2mL
对照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待填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   。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   。
41.(2018?嘉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表一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表二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   。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   。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   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42.(2017?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
(1)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   。
(2)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   的猜想。
(3)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   (选填序号)。
43.(2017?义乌市)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4.(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   ;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   ;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45.(2016?宁波)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的氧化分解.
四.解答题
46.(2020?衢州)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   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答出两点即可)
47.(2020?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
48.(2020?绍兴)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烤蛋糕、做面包花样百出。制作蛋糕、面包所用面粉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如图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的部分示意图,蛋白质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在   (选填“a”、“b”或“c”)处;消化为氨基酸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氨基酸的量将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49.(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营养素
含量
食物
A(%)
B(%)
C(%)
D(%)
马铃薯
75.9
20.1
1.7
0.1
牛肉
68.9
0
20.1
10.2
鲤鱼
76.5
0.5
17.6
4.1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   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   。
50.(2020?温州)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   ,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   
51.(2019?湖州)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血液循环是人体最主要的机能之一。”在人体内,流淌在血管中的血液犹如河流一样,滋润着每一个细胞。血液具有运输、免疫保护、调节等作用。
(1)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可通过“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这一途径,将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
(2)如果人体的皮肤破损,病原体就会进入体内,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就能将它们吞噬,血液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为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发挥作用,如垂体分泌的   就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在寒冷的冬天,皮肤的血液是如何进行体温调节的?
52.(2019?嘉兴)为了使大众吃得明白、吃得健康,我国规定包装食品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标注的内容包括能量以及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表示每100克该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该营养素的百分比)。如图是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100克该种饼干中具有2369千焦能量,这些能量不可能来自4种营养素中的   。
(2)钠的过多摄入会引发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家卫计委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通过计算判断,按该企业依据的钠营养素标准,若人体摄入的钠全部来自食盐,则人体摄入的食盐量是否符合卫计委的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每年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会大幅度上升,原因之一是寒冷导致血压升高。冬季血压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   。
53.(2019?湖州)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平衡膳食、充足睡眠、适度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1)对青少年来说,应适当多吃肉类、禽类、鱼虾和乳制品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   比较多,而这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
(2)吸毒对人体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人们一定要远离毒品。下列不属于毒品的是   。
A.海洛因 B.鸦片 C.咖啡
54.(2019?宁波)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55.(2019?台州)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
(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   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左心房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   。
(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   。
56.(2019?台州)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象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57.(2019?衢州)小科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诊断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   。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4中   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2中   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3中的   。
58.(2019?金华)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   过程。
59.(2018?绍兴)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
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   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导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   。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   。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
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0.(2018?杭州)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乙曲线BC段血糖含量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在该时间段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影响胃肠器官的功能,理由是   。
(2)某同学分析乙曲线,认为CD段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是持续增加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
(3)甲曲线中MN段血糖含量下降非常缓慢,原因是   。
61.(2018?台州)19世纪末,班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尸体的胰腺中布满了岛屿状的暗点,但在糖尿病人尸体胰腺里的暗点明显缩小。于是,他推测糖尿病可能与这些暗点的缩小有关。班廷取狗的胰腺切成碎片,研磨并加入生理盐水拌匀,制成提取液进行实验。
(1)若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只注射10毫升提取液;第二组每只应当注射   。
(2)结合所学知识,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中岛屿状暗点分泌的   减少有关。
62.(2018?湖州)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医生把心脏看成一个水泵,并且已经能够区分出动脉和静脉。他们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着更为细小的血管。此后,英国学者哈维(1578~1657)用实验方法证明了血液在体内循环的事实。在哈维死后的第四年,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终于用显微镜发现血液确实是通过毛细血管从动脉流入静脉的。请回答:
(1)为什么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水泵?
(2)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3)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是体循环中的一段路径。通过此段路径,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63.(2018?绍兴)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完成了A和B的气体交换后,该处血管中的血液变成   血。
(2)正常人肾小管中的D物质不可能是   (选填“水”、“葡萄糖”或“大分子蛋白质”)。
64.(2018?嘉兴)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   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   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到   (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65.(2018?衢州)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66.(2017?温州)微创换瓣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新技术,具有创作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1)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   (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2)微创换瓣手术后,患者大脑意识清醒,从神经系统组成分析,脑属于   神经系统。
67.(2017?温州)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它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   。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克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   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8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   。
68.(2017?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能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材料2:美国科学家宣称研制出实用性的人造树叶。这种人造树叶由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等构成,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把该“叶子”放在水里,然后放在阳光下,它就能够把水分解解成氢气和氧气。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性。材料1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   (写出1点即可)
(2)分别从原料与产物角度比较人造树叶的工作原理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
69.(2017?义乌市)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a代表的物质是   。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发生了病变。
70.(2016?绍兴)根据缩手的反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A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   。
(2)若此人D处受损,手碰到高温物体,将出现   (选填序号)。
A.能缩手,感觉到痛
B.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C.不能缩手,感觉到痛
D.不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71.(2016?绍兴)根据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米饭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成   ,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2)g表示肾小管的    作用。
(3)表示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是   (选填字母)。
72.(2016?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   ;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   ;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   ;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   层次的结构;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时,必须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的特征,然后才能进行血管移植,否则,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体内后,患者血液中的   细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   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其中大多数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从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
73.(2016?湖州)如图是空气中的一种微粒离开血液进入人体细胞以及细胞释放的热量进入血液的模式图。
(1)该微粒在血液中主要依靠   (选填“红细胞”或“白细胞”)来运输的,进入细胞内参与   这一生理过程。
(2)当你衣着稀少并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的血流量会   。
74.(2016?舟山)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在救治迎面重病人时,都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
(1)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代表心率的是   。
A.ECG B.SPO2 C.RESP
(2)发烧的病人常常胃口差、吃不下食物,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影响了   ,不利于消化。
(3)呼吸科病人常需要吸入粉剂药物,以有效缓解气喘症状。经肺吸入的药剂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心房。
75.(2016?衢州)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   (填一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填序号)
Ⅰ.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
Ⅱ.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Ⅲ.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
Ⅳ.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人的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2020?嘉兴)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決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答案】A
【解答】解: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決背,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多,从而保持体温恒定。
故选:A。
2.(2020?宁波)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答案】B
【解答】解:A、效应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A正确;
B、效应②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B错误;
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C正确;
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D正确。
故选:B。
3.(2020?舟山)烹制牛排时,为了使牛排吃起来更加软嫩可口,通常会在烹饪前加少量嫩肉粉。嫩肉粉中含有一种酶,它可以分解(  )
A.脂肪 B.维生素 C.纤维素 D.蛋白质
【答案】D
【解答】解:牛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加入的嫩肉粉是加速蛋白质消化的酶,蛋白质在人体中首先被胃液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氨基酸。
故选:D。
4.(2020?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答案】C
【解答】解:A、“蛋食主义者”说的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
B、“我什么都能吃”说的是小肠,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B正确;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说的是唾液,口腔中具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C错误;
D、“肝胆相照好兄弟”说的是肝脏和胆汁,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5.(2020?衢州)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选:A。
6.(2020?舟山)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血糖平衡 B.体温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答案】B
【解答】解:在剧烈运动时,大汗淋漓,通过皮肤散热多,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故选:B。
7.(2020?湖州)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A、心脏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A错误;
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净化血液,B错误;
C、胃腺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大脑皮层有高级神经中枢,完成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C。
8.(2020?杭州)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
【答案】B
【解答】解:A、天热时,皮肤血管舒张,通过皮肤散热多,A错误;
B、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B正确;
C、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C错误;
D、天热时,适当减少衣裤,D错误。
故选:B。
9.(2020?湖州)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答案】A
【解答】解:A、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A错误;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B正确;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C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D正确。
故选:A。
10.(2020?温州)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A
【解答】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甲中e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a效应器;图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①。
故选:A。
11.(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下列器官的自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经过心脏,血液中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原尿中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B正确;
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C错误;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D错误。
故选:B。
12.(2019?宁波)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④
【答案】D
【解答】解:A、图中①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
B、图中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正确;
C、图中③是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C正确;
D、图中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D错误。
故选:D。
13.(2019?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答案】D
【解答】解: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能暂时储存食物。A正确;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及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B正确;
C、胃内有胃腺,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C正确;
D、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D错误。
故选:D。
14.(2019?杭州)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答案】D
【解答】解: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流经肺部以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乙、丙血管中为动脉血,含氧量高,所以乙丙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18?台州)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俗称人工肺(如图),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该装置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人工肺中的氧合器作用是(  )
A.可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B.为病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过滤流经血液的含氮废物
D.使流经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D
【解答】解:人体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图示血液经过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所以此过程类似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故选:D。
16.(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

抗A、抗B
故选:A。
17.(2018?嘉兴)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
【答案】A
【解答】解: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所有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但是人体感觉的形成在大脑中的相应神经中枢,人体的摄食中枢位于大脑的下丘脑。所以正确答案为A。
故选:A。
18.(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答案】A
【解答】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
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
故选:A。
19.(2017?湖州)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答案】A
【解答】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正确;
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错误;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错误;
D、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错误。
故选:A。
20.(2017?宁波)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答案】B
【解答】解:A、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正确。
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D正确。
故选:B。
21.(2017?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A.长时间使用电脑 B.躺在沙发上看书
C.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 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
【答案】C
【解答】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总之,读书写字时的距离对近视眼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青少年的广泛注意。1、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容易感染病菌。
故选:C。
22.(2017?丽水)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上推4,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答案】B
【解答】解:A、装置中编号3模拟胸廓,A错误;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即膈肌,B正确;
CD、手向下拉4膈肌,胸廓扩张,2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CD错误,
故选:B。
23.(2016?温州)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答案】C
【解答】解:A、据图可见: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A正确;
B、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B正确;
C、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C。
24.(2016?杭州)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O2
CO2
N2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6%
78%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O2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肺吸入气中CO2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呼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中CO2体积分数最高
【答案】B
【解答】解:A.肺泡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差异是因为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A错误;
B.呼吸时,呼吸道都会残留部分吸入的空气,B正确;
C.深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仍然为空气,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依然是0.04%,C错误;
D.呼出气是肺泡气与吸入气的混合气体,其氮气体积分数最高78%,而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25.(2016?温州)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答案】B
【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故选:B。
26.(2016?台州)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冠心病 D.糖尿病
【答案】D
【解答】解:A、艾滋病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属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白化病是有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C不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27.(2016?金华)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番茄、黄瓜 B.米饭、土豆
C.牛肉、鸡蛋 D.色拉油、花生
【答案】B
【解答】解:A、番茄、黄瓜主要提供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米饭、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C、牛肉、鸡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色拉油、花生中含油脂比较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8.(2016?金华)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答案】A
【解答】解: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正确;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错误。
D、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9.(2020?金华)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左心室 ;
(2)在正常、完整的循环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 ④ (填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在心脏的4个腔中,③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2)含氧多、颜色为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少、颜色为暗红的血是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①肺静脉流回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即①肺静脉、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内流着动脉血;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和④右心室,即④右心室内流着静脉血。因此图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④右心室。
故答案为:(1)左心室;
(2)④。
30.(2020?舟山)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8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 胰岛素 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 糖尿 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故答案为:胰岛素;糖尿。
31.(2019?温州)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箬叶(如图)是粽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 蛋白质 (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故答案为:蛋白质。
32.(2019?温州)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 左心室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左心室。
故答案为:左心室。
33.(2019?衢州)空调扇具有“送风、加湿和降温”等功能,其内部主要结构为风扇、水箱和空气过滤网
等。使用时,通常向水箱中加水,使吹出的风比无水时凉爽。人在运动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扇吹,很容易感冒。此时,在脑干调节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减少 ,从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人在运动大量出汗后,对着空调扇吹,风很凉爽气温降低,此时,在脑干调节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从而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减少。
34.(2017?宁波)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反射弧 。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 神经系统和激素 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题干中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
故答案为:反射弧;神经系统和激素
35.(2017?金华)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所示人体皮肤对 寒冷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才能实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由图所示是人体皮肤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才能实现。
故答案为:寒冷;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36.(2016?温州)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分析,用DDT灭杀蚊子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的功能,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用DDT杀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2)切断传播途径
37.(2016?温州)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 催化 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氨基酸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酶即酵素,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
(2)蛋白质经消化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在小肠内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从而不能达到减肥效果。
故答案为:(1)催化
(2)氨基酸
38.(2016?宁波)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 血小板 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形成的血凝块还可阻止病菌的侵入,这种免疫机制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产生抗体对付病原体。
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血小板;非特异性。
三.实验探究题
39.(2019?宁波)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5mL 1%
NaCl溶液
5mL 3%
NaCl溶液
5mL 5%
NaCl溶液
5mL 7%
NaCl溶液
5mL 9%
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5ml清水 。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 3% 。
(3)因为酶的活性与 温度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5ml清水,分别与2、3、4、5、6号形成5组对照。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3%。
(3)因为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故答案为:(1)5ml清水;
(2)3%;
(3)温度。
40.(2018?杭州)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 A
注射器B
实验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2%质量分数的酵母菌溶液2mL
对照组
1%体积分数的H2O2溶液5mL
待填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2H2O2过氧化氢酶?2H2O+O2↑ 。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 2ml蒸馏水 。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0°C﹣3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C﹣6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30°C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C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 0°C﹣60°C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1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书写过程中注意配平和气体生成符号以及反应的条件;故答案为:2H2O2过氧化氢酶?2H2O+O2↑(2)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酵母菌液中的过氧化氢能够催化双氧水的分解,所以实验中加入2ml的酵母菌液,则对照组肯定不能加酵母菌液,所以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从而达到控制体积这个变量;故答案为:2ml蒸馏水; (3 )由乙图中的图象可知,实验组中的反应先快后慢;而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影响;故答案为:在0°C﹣3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C﹣6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30°C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60°C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 )小金认为可行,说明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不影响;而乙图中对照组中无论温度是多少度时,注射器内的变化量都是0;故答案为:0°C﹣60°C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故答案为:(1)2H2O2过氧化氢酶?2H2O+O2↑;(2)2ml蒸馏水; (3)在0°C﹣3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C﹣60°C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30°C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C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 4 ) 0°C﹣60C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41.(2018?嘉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表一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表二


1%淀粉溶液
3mL
 0mL 
1%蔗糖溶液
 0mL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2mL 
 蔗糖酶溶液 
 0mL 
 0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 变量不唯一 。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 丙试管变砖红色 。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 丙丁 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乙两组具有两个变量,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和蔗糖酶溶液,所以理由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方案完善】另取两支试管,编号为丙、丁,丙中加入3mL 1%淀粉溶液,丁中加入3mL 1%蔗糖溶液,分别加入 2mL淀粉酶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2mL斐林试剂,其他均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丙试管变砖红色,因为丙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丁试管中的淀粉酶不能消化蔗糖溶液,不会变红。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 丙丁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故答案为:【反思交流】变量不唯一
【方案完善】(2)0mL(1%淀粉溶液);0mL (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2mL;2mL;蔗糖酶溶液;0mL;0mL;斐林试剂;2mL;2mL
(3)丙试管变砖红色
【讨论分析】(1)丙丁
42.(2017?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
(1)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 毛细血管 。
(2)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 血管内充满了血液 的猜想。
(3)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 ①② (选填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因此马尔比基发现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小管道”是毛细血管。
(2)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后动脉内的血液就不会流出,因此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血管内充满了血液的猜想。
(3)哈维“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 这么大量的血不可能马上由摄入体内的食物供给,肝脏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也决不可能造出这么多的血液来。 唯一的解释就是体内血液是循环流动的。因此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故选①②(选填序号)。
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
(2)血管内充满了血液
(3)①②
43.(2017?义乌市)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质,而且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对比更能说明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 。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认为实验甲的实验设计更合理,理由是: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质,而且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对比更能说明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你的实验方案是: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4)“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胃蛋白酶溶液的pH不同,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不同,表明胃蛋白酶的催化能力不同。因此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故答案为:(1)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2)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质,而且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对比更能说明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
(3)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4)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44.(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 专一性 ;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 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2)“毕希纳从死亡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一种物质,也能催化发酵”,因此了毕希纳实验证实了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A、“毕希纳从死亡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一种物质,也能催化发酵”,表明酶在细胞外也能起作用,而不是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错误;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正确;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正确。
因此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选BC
故答案为:(1)专一性
(2)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BC
45.(2016?宁波)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氧气 .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 扩大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葡萄糖 的氧化分解.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人体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引起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引起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体积增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少,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正好相反.
(3)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氧气;
(2)扩大;
(3)葡萄糖.
四.解答题
46.(2020?衢州)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病原体 。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C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 特异性 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从传染病角度说,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即甲吸气、乙呼气。
(3)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浆,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且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没有特效药,医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我们要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C
(3)特异性
(4)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47.(2020?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肺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乙 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48.(2020?绍兴)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烤蛋糕、做面包花样百出。制作蛋糕、面包所用面粉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如图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的部分示意图,蛋白质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在 c (选填“a”、“b”或“c”)处;消化为氨基酸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氨基酸的量将 下降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氨基酸。进入血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