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01
考点描述
02
读图学文
03
自主学习
04
名师点拨
05
随堂训练
06
链接中考
08
思维导图
07
天盘归纳
课标要求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图反映的是开往天津的“ ”中国标准动车组驶入天津市区的情景。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复兴号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断提高。 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
生活水平
?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人们买衣服要凭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___________
人们的衣着变得 起来,服饰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 . 的方式?
食
人们饮食结构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 ”,而且还要“ ”,讲究 .
,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
搭配
营养均衡、粗细
吃好
吃饱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丰富多彩
比较单一
单调 ?
布票
2.表现:
住
人们住房 . ,室内设施也_______
扩大, . 和 明显改善?
消费
主要为衣、消费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 也不断优化。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方式
休闲娱乐
消费结构
居住环境
室内装修
人均住房面积
很简单 ?
比较拥挤
铁路
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____________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
________________
综合交通运输网 ?
世界第二位 ?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1)交通设施的改善
公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 ,在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 ;高速公路里程已居 .
民航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 .
轨道交通
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改善 .
城市交通状况 ?
世界民航大国 ?
世界前列 ?
公路大桥
公路网
(2)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
, 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私家车
地铁
2.通信的发展
(1)电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入,逐渐形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 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的使用十分普遍。?
(2)网络: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
不断扩大, 普及率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
网民规模
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
第一
全国电信网络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和
。?
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
易错点: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了生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选择题
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人民公社化时代
B
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B
3.活动课上,小军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 )
A.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吃东西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解决
D.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C
5.下列关于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B.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C.我国电信网络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一
D.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C
7.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6.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 )
A.政治、经济、文化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A
A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8.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B.我国建立了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
C.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如今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的国有企业展开
C
9.下列关于我国交通条件改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截至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B.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C.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D.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A
二、材料题
10.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国家百年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终于完工。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封信中指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有铁路则运兵神速,畛域(地域界限)无分,粮饷煤械,不虑缺乏。
——摘编自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等
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
“一五”时期
西部地区首次开通成都至重庆、宝鸡至成都等铁路。
1994年
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铁路。
2006年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 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他们不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也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
——据纪录片《中国高铁》解说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概括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
答:事件:洋务运动。理由:有助于求富制敌;有利于加强各地联系;可用于运送兵力和粮饷器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成就:铁路干线增多;地域分布更广;技术水平突破;走向世界市场。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的理解。
答:方便人们出行;创造社会效益;提高中国国际形象;推动外交发展;推动对外开放。
?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哪些因素推动了铁路的发展?
答:政府支持;政策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
11.生活是社会变迁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中学历史教学教师用书》
材料三: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加外院,90年代盖楼房,现在时兴住别墅。要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你住啥房!
——席小平《顺口溜里看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气?图三中商家门前的灯笼说明了宋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答: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表现为:社会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包等。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材料二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变化原因: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积极影响:推进中国近代化。
?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社会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答: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居工程”的影响。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实质上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等。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 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D
2.(2020·贵州黔东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B
3.(2018·黑龙江龙东)“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失业率居高不下 B.就业观念的变化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医保制度的变化
B
二、材料题
4.(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系统掌握了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按照国务院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14.6万公里,覆盖大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
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3.9万公里,中国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美好蓝图的实现。
——摘编自“学习强国”2020年两会专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铁将继续领跑世界”的原因。
答: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国家制度保障);技术上不断创新等。
5.(2018·海南省)40 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40 年众志成城,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明确航向】
(1)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成就辉煌】
?
(2)结合上图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惠及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
(3)上述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变化:人们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以上答案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