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其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本节课主要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在讲讲算算过程中加深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在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时,利用讲故事、列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根据情境图说故事,进行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用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关系。
小班化教育“主动-有效”驱动单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的层层递进,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能牢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主要“教学策略”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在讲讲算算中提高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 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模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与连减,欢欢想考考你们掌握了没有。
出示题板:2+4+2=;8-1-3=
2.请学生自主设计一道连加连减题,小组进行交流。
3.大家说的真好,谁来说说我们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出示小鸟飞来飞走图
今天欢欢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本领,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件1
问:图上有几只鸟?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刚才的情景图编一个故事(小组讨论)
师:那算式应该怎么列呢?
板书:2+4=6
问: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编个故事,列下算式题?
板书:6-3=3
师:那这个故事连起来怎么说呢?算式该怎么列?(小组讨论)
板书:2+4-3=3
2.这个算式和刚刚欢欢出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对了,这个算式中有加号,有减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加减混合
3.这个算式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2 + 4 – 3 = 3
小结:计算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尝试练习
5+2-3=;4+4-5=
二)出示小鸟飞走飞来图
1.问:现在鸟台上有几只鸟?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能根据这几幅图的顺序编个故事,列下算式吗?(小组讨论)
2.这题和前面一题有什么不同?(讨论)
小结:不管加号在前面,还是减号在前面,只要有加有减我们都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3.这题你会算吗?(抽生汇报)
4.尝试练习:7-2+3=;8-3+4=
5.观察2+4-3=3和6-4+1=3,问: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小组讨论)
小结:说的很好,做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加减混合算法。
1.出示乘车图,编故事,列算式。
2.欢欢出了几道题,想试试你们学会了没,可以自由选择两题。
3+6-4=;4+4-4=;8-1+3=;7-3+4=;
5-3+ =3;8+ -1= 6; +5-1=3;
6- +3=4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设计连加连减题。
3.回忆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
1.分步观看多媒体课件进行编故事,列算式题。
2.完整观看多媒体课件进行编故事,尝试列加减混合算式。
3.比较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不同处,感悟加减混合的算法和含义。
1.观看完整的课件,尝试编完整故事,列加减混合算式。
2.观察加在前和减在前的加减混合题,比较不同处,知道都叫加减混合。
3.尝试练习。
4.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学生练习。
巩固学生已学的连加和连减运算知识。
以旧知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加减混合的含义。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编故事、列算式、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
巩固提高学生所学知识。
教后反思:
以往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和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常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节课教学中,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