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运用交通专题地图,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交通方式和布局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通过案例探究,了解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询,了解某区域或某城市周边交通线或站点布局,并做出评价,设计改进方案,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要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一、交通运输概述
1、概念:
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
高速化、网络化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古代交通方式:
北方:陆路交通为主(骡马)
南方:水运交通为主(船)
2、现代交通运输:
①方式: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影响: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4、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输特点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大↓小
低↓高
慢
较快
较慢
快
差
差
好
差
差
差
好
好
差
好
低
投资大、占地广
短途运输成本低
投资大
投资大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5、高速铁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阅读P85材料,高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人们日常出行不仅衡量距离远近,更以时间表明行程长短。
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
探究活动:
1.
截至
2017
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470
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
13.6
万千米;铁路营运里程
12.7
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
2.5
万千米。读图
4-3,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
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2.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K
代表快速列车,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
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
探究活动:
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水运
)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巴黎、伦敦、维也纳等
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石家庄等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
石家庄、株洲和怀化等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扬州、济宁、聊城
兴
衰
运河的开凿
运河淤塞,铁路修建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以扬州的兴衰为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地处江苏省中部的扬州,南临长江,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至今有近
2
500
年的历史。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成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北宋时,扬州商业进一步繁荣,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元、明两代,随着运河的几次整治,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迅速繁华起来。清代前期,扬州城市人口超过
50
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京杭运河的大规模疏浚,使古城扬州焕发了青春。随着连(连云港)淮(淮安)扬(扬州)镇(镇江)高速铁路的修建,扬州将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中。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当时世界大城市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京杭大运河淤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京沪铁路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疏浚使扬州又迅速发展起来。扬州的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布局密切相关。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疏浚,加强了扬州与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扬州经济的发展;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
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2、经济带的类型:
沿海型
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河型
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
沿路型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复合型
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莱茵河经济带
探究活动:
1.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类型
交通通道
经济带
运输方式
主要城市
产业特点
沿海型
东部沿海通道
东部沿海经济带
外向型、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
沿路型
陇海—兰新通道
陇海—兰新经济带
沿河型
长江通道
长江经济带
海运
大连、烟台、青岛、上海、宁波、南通、福州等
铁路
乌鲁木齐、兰州、西安、洛阳、郑州、徐州等
河运
攀枝花、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
能源、电力、有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轻纺等
主要农业区及综合性工业走廊
探究活动:
(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较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探究活动: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1975年、1985年、2014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
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
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网状交通运输。
探究活动:
(3)
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缩短出行时间;
加强区域联系。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能力,促进沿线交通运输的发展。
石家庄原来是正定县的一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现在石家庄已是我国的特大城市,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2.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的兴衰
B.一个地区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成为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状况
C
A
课堂练习
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乘船溯江而上可到广西各地,直通云贵,顺流而下可直达广州,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请查阅梧州、柳州和南宁的交通图,完成3~4题。
3.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城市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河运便利
D.人口稠密
4.梧州后来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A.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B.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C
C
课堂练习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起于北京北站,穿越北京市区后,经八达岭长城,抵达张家口。京张高铁在张家口境内设下花园、宣化、张家口南三个站点。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的站台设计在地下,地面只能看到一个类似长城垛口的站房入口,与山体融为一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京张高铁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
的主要自然障碍(
)
A.高原地形,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B.沿海地区,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河流众多,需要搭建众多桥梁
D.地质复杂,沿线地势起伏较大
4.下列京张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崇礼人口流出现象将减弱
B.北京人口流入现象将增强
C.下花园区人口将有所增加
D.张家口滑雪产业快速发展
5.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的站台设计,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长城景观的破坏
B.方便旅客进出站
C.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节约了耕地资源
D
B
A
课堂练习
2017年12月6日,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建成通车。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修建西成高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地形
B.矿产
C.政治
D.经济
7.该地修建西成高铁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地形复杂
B.资金短缺
C.技术不足
D.气候恶劣
8.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运输
B.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成都市中心城区交通更便捷
D.利于航空运输发展
D
A
B
课堂练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5年6月,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了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的勘测、设计合同。中国高铁企业正在快速走向世界大市场,参与世界大国高铁建设也将成为必然。下图为莫喀高铁走向示意图。
(1)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为适宜发展高速运输的国家之一。请分析其原因。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俄罗斯经济发达,客货运量大,快速交通的运输效率高。
(2)简析该铁路建设的区位优势。
该高铁位于俄罗斯人口密度较大的欧洲部分,西端连接首都莫斯科、沿途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密度高;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该高铁途经地区纬度较低,气候较为温暖;沿途地势低平,起伏极小,主要穿行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