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学们: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学科,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测量。测量就是一种定量比较。其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不仅物理学中测量非常重要,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测量。
一、基本概念:
1、单位:
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单位。
2、国际单位制(SI制):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各国相互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我国于1984年宣布采用)
3、长度、时间单位:
(1)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
米
(字母符号:m)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埃、皮、飞、阿】
(2)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
秒
(字母符号:s)
分(min)、时(h)
、天(d)、年(a)
毫秒(ms)、微秒(um)、纳秒(nm)
(3)单位换算: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03米
(1km=1000m=103m)
1毫米=1000微米=103微米
1微米=1000纳米=103纳米
1米=1000毫米=103毫米
(1m=1000mm=103mm)
(1mm=1000um=103um)
(1um=1000nm=103nm)
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x103
x103
x103
x103
例题:
①350km= um
过程及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是把什么单位换算为什么单位,这俩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过度单位。
m
mm
um
km
x103
x103
x103
所以:
350km=350x103x103x103um=350x109um=3.5x1011um
3.5x1011
Ⅰ长度单位
纳米
千米
微米
毫米
米
X10-3
X10-3
X10-3
X10-3
例题:
②7.56x108nm= m
过程及分析: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是把什么单位换算为什么单位,这俩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过度单位。
um
mm
nm
m
X10-3
X10-3
X10-3
所以:
7.56X108nm=7.56x108x10-3x10-3x10-3m=7.56x10-1m
7.56x10-1
当堂练习:
(1)165cm= = um
(2)75um= = km
165x10x103um
1.65x106
75x10-3x10-3x10-3km
7.5x10-8
刻度尺
秒 表
Ⅱ时间单位
(时、分、秒、毫秒、微秒、纳秒)
时
纳秒
微秒
毫秒
分
秒
x60
x60
x103
x103
x103
4、长度、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长度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强调: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时间
(停表、电子表、机械表、摆钟等)
(2)工具的使用:
刻度尺
读数练习
使用规则
读数示范
秒
表
读数练习
使用规则
读数示范
1.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返回
下一题
答 案
1.该物体的长度为
返回前页
下一题
17.80cm
2.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返回
答 案
下一题
上一题
2.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12.75cm
返回前页
下一题
3.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返回
答 案
下一题
上一题
3.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3.60cm
返回前页
下一题
4.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返回
答 案
上一题
4.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8.60cm
返回前页
待 测 物 体 的 长 度
可 以 看 作 由 以 下 两 部 分 组 成
第 一 部 分 整 数 部 分
第 二 部 分 小 数 部 分
我 们 的 测 量 也 可 以 分 成 以 下 两 部 分
第一步 读出整数部分的数值
第二步 读出小数部分的数值
八个大格 每个1 cm 共 8 cm
六个小格 每个0.1 cm 共0.6 cm
强调: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能反映刻度尺测量的准确程度,我们把这个量值叫分度值。
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和小数部分的读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长度 8.6 cm
但是
精确测量时要求读到
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故
最终答案 8.62 cm
返回
为何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比如: 一物体的长度为27.8毫米,
最末一位数 8 虽然是估读的 ,
但它告诉我们该物体的长度在
27毫米和28毫米之间更接近28毫米
返回前页
强调:一个物体的长度肯定有一个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更加准确
刻
度
尺
使
用
规
则
使用前
1 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 观察是否磨损
2观察量程
3观察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
1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
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物垂直相交
2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应当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返回
图 例
读数时视线
要与尺面垂直
要测量右图所示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应如右上图所示放置.使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物垂直相交
正确使用刻度尺
返回前页
1.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返回
下一题
答 案
1.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61 s
返回前页
下一题
2.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返回
答 案
下一题
上一题
2.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106 s
返回前页
下一题
3.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返回
答 案
下一题
上一题
3.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579 s
返回前页
下一题
4.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返回
答 案
上一题
4.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808 s
返回前页
读出秒表分钟数
9
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
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
是
39
最后测量值
是
579(秒)
数据处理
9 60 + 39
= 579(秒)
返回
秒
表
使
用
规
则
使用前
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
上紧发条
使用时
分为开始 停止 秒表清零 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
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
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
指针复位.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0
低于
150
179
高于
179
177
~
176
174
~
173
171
~
170
168
~
167
165
~
164
162
~
161
159
~
158
156
~
155
153
~
152
150
~
学生数
身高/cm
用直方图处理数据
仔细观察直方图,完成下列填空:
(1)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 cm至 cm范围内。
(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 。
165
167
67%
小结与强调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
米(m)
时间:
秒(s)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4、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分度值概念。
(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量值。)
5、测量结果记录结构:
(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对齐、紧靠、正放、正视)
作业
1、书面作业:
P14页自我评价与作业2、3、4.
2、课后作业: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1、5、6.
(2)完成基础训练1.2节内容。
(3)复习本节内容,预习1.3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