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基本独立发展的多元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发展的局限 B.大河与海洋阻隔了文明交流
C.各大文明早期都呈小国寡民状态 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2.“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在土地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这说明
A.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C.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D. 古巴比伦等级森严
3.某史书记载,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英雄亚利斯泰提,以廉洁、正直著称,却被第米斯托克利以企图独裁的罪名提交公民大会审判。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主要局限是
A. 少数人的民主 B. 容易成为排斥政敌的工具
C. 没有实行直接民主 D. 易受全体公民情感的支配
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A.罗马帝国道路四通八达 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不同国家的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5.如图中年轻的骑士举手恭顺的姿势象征他的效忠宣誓。通过宣誓,骑士承诺为其领主的尊严而战。作为回报,他能够在其生命和领土受到敌人威胁时得到领主的庇护。以上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古西欧 D.中古日本
6.11-13世纪,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 促进了大学的兴起 B.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 D.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查士丁尼颁布的《民法大全》规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送进修道院。”这一规定
A.表明妇女身心问题受到法律关注 B.使罗马男女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
C.真正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D.说明东罗马妇女获得了部分公民权
8.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把《圣经》作为经典 D.最高统治者教皇掌握国家大权
9.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这说明
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10.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①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地球最南端——好望角
②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③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④ 向西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航行先后经过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A.① B.② C.③ D.④
11.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12.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对这这一现象的出现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原住民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有利于欧洲对当地殖民统治的迅速建立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成为推动“三角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
13.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提升了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 B.导致西欧白银大量外流
C.有利增强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 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1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自主权
15.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运用到批判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揭示了宏观宇宙中物体运动的规律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16.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对“王位内容的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①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②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③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 ? ? ? ?④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属于国会
18.以下“政治电路图”体现的是近代哪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9.1878年日本儿童在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加强思想控制的专制 D.文明开化的生活方式
20.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年和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 B.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20世纪初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1.《西洋史》中写道:“十八世纪末年时,欧洲大多数的人民,已因这个革命之故,抛弃乡村生活而成为城市的居民。这些做工的男子与许多妇孺,成日如牛马一般的在那污秽狭窄的厂中工作,晚上则睡于同样的厂旁小屋之内……所以当十九世纪初年时,一般工人的生活情形,是极不卫生,极不合理,极多使人堕落的机会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③工厂环境易滋生道德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级对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右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 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A.奴隶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D.此画说明英国工场手工业技术先进
23.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马克思意在
A.说明巴黎公社是革命政权 B.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部分原因
C.扩大巴黎公社的国际影响 D.说明巴黎人民不应该建立政权
24.据估计,15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在运往美洲的途中损失和牺牲的。这反映了
A.拉丁美洲劳动力短缺 B.黑奴贸易的罪恶性
C.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25.19世纪末,列强在“地图上作业”使非洲国家近一半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这两种划界原则的推动因素是
A.方便西方列强争夺瓜分 B.新航路的开辟 C.世界市场确立 D.两次世界大战
26.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说明的是
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各16分,共计48分。
27.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材料三 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今天,美国50%的农产品都源于原先由印第安人培育的植物。由于美国是向世界市场提供食品的主要出口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美洲印第安先驱者,今日世界的总人口实际上会低一些。 ——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指出除玛雅文明外古代美洲还有哪两个代表性的文明?(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印第安人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美洲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4分)
28.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题:
(1)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4分)
29.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全世界的现代化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许多人提出不同解释。有些人强调圈地的后果,认为圈地运动把农民赶离土地,迫使他们到工业生产中寻找出路。有些人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原始资金,让英国的工业得以发展。还有人认为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因素,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又处在世界贸易的有利位置上,易于开辟世界市场。当然,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根本的一个因素却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民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6分)
(3)历史的学习和研究需要相应的史料实证,为进一步研究工业革命的成果,现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你对其史料价值做相应的评估并说明你认为其史料价值的理由。(6分)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原始实物和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1936年)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5:DCBDC 6-10:CAADC 11-15:DCCDC 16-20:BCDDC 21-26:BCBBAB
二、非选择题(48分)
27.(1)成就:发明表意文字;研究天体的运动;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3分)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2分)
(2)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3分)
(3)培育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4分)
(4)地位:美洲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特征:多样性与统一性。(或答: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是在交流中发展的)(2分)
28.(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奢侈品的长途贩运,主要满足上层社会的需要,贸易总量小;
新航路开辟后:以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贸易额巨大,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6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4分)消极影响:导致各种疾病传播,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2分)
(3)理解: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各地文明的汇合交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4分)
29.(1)圈地运动;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4分)
(2)生产力:生产力发展迅速,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全球化:推动全球人类共同体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3)①博物馆收集的属于原始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作者和传记内容都属于同时代,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③电影是文艺作品,能在一定程度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但其与主题时间不符,史料价值相对较低。(6分)